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太湖水—沉积物界面磷交换的微宇宙研究

内容提要第1-7页
第一章 前言第7-13页
   ·浅水湖泊富营养化与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第7-9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3页
第二章 湖泊水—沉积物界面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30页
   ·沉积物磷赋存形态研究进展第13-19页
     ·沉积物中磷赋存形态的测定方法第13-18页
     ·沉积物中磷的生物可利用性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沉积物磷吸附研究进展第19-24页
     ·沉积物磷吸附机制第20-22页
     ·沉积物吸附磷的影响因素第22-24页
   ·沉积物磷释放研究进展第24-30页
     ·沉积物磷释放机制第25-26页
     ·环境因子对沉积物磷释放影响第26-30页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0-35页
   ·研究内容第30-31页
   ·样品采集和实验方法第31-33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31页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31-32页
     ·实验研究方法第32-33页
   ·实验研究技术路线第33-35页
第四章 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磷吸附第35-52页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第35-36页
   ·实验方法第36页
     ·磷在水—沉积物界面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的测定第36页
     ·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在水—沉积物界面交换过程中的变化第36页
     ·实验条件第36页
   ·计算第36-37页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7-50页
     ·太湖上覆水营养水平与沉积物总磷和各形态磷含量的关系第37-38页
     ·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磷平衡浓度的季节性变化第38-43页
     ·营养水平对DIP 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第43-44页
     ·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吸附第44-47页
     ·不同因素与磷的吸附/解吸平衡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第47-50页
   ·结论第50-52页
第五章 不同光照条件下梅梁湾沉积物磷的释放与蓝绿藻竞争关系的研究第52-64页
   ·样品采集和处理第52-53页
   ·实验装置第53-54页
   ·实验分析方法第54页
     ·磷酸盐的测定、沉积物总磷及各组分磷的连续提取方法和藻类计数第54页
     ·不同粒级组分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分级测定第54页
     ·土壤微生物的计数第54页
   ·实验结果第54-63页
     ·藻类生长情况第54-57页
     ·上覆水磷浓度变化第57-59页
     ·上覆水碱性磷酸酶浓度变化第59-60页
     ·沉积物中总磷和各形态磷的变化第60-63页
   ·结论第63-64页
第六章 扰动条件下水—沉积物界面磷交换与沉水植物关系的研究第64-73页
   ·样品采集和处理第64页
   ·实验装置第64-65页
   ·实验分析方法第65-66页
     ·水体磷酸盐的测定、沉积物总磷及各组分磷的连续提取方法和沉积物有机质的测定第65页
     ·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第65页
     ·上覆水磷累积增加量的计算第65-66页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6-71页
     ·轮叶黑藻的生长对水—沉积物界面的磷交换的影响第66-70页
     ·扰动条件对轮叶黑藻生长和水—沉积物界面磷交换的影响第70-71页
   ·结论第71-7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73-75页
   ·结论第73页
   ·建议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3页
摘要第83-85页
ABSTRACT第85-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语抱怨言语行为的礼貌策略
下一篇:肝X受体激动剂上调apoE基因敲除小鼠NPC1和NPC2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