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湖泊内源污染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浅水湖泊沉积物—水界面静态过程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浅水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动态过程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极端风情(台风)沉积物—水界面动态过程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预试验 | 第14-15页 |
·台风风情模拟试验 | 第15-16页 |
2 研究区域与实验方法 | 第16-24页 |
·研究区域的选择 | 第16-18页 |
·太湖及各研究湖区的环境特征 | 第16-18页 |
·研究区域的确定 | 第18页 |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第18-19页 |
·沉积物的采集及处理 | 第18-19页 |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 第19页 |
·间隙水的采集 | 第19页 |
·悬浮物的捕捉 | 第19页 |
·试验装置及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再悬浮发生装置简介 | 第19-20页 |
·再悬浮发生装置工作原理 | 第20页 |
·室内模拟方法 | 第20-22页 |
·样品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水样分析方法 | 第22页 |
·沉积物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3 预实验 | 第24-29页 |
·预实验研究的目的 | 第24页 |
·研究区域的选择 | 第24-25页 |
·预实验的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泥样采集及预处理 | 第25页 |
·水样的采集 | 第25-26页 |
·实验模拟方法及步骤 | 第26页 |
·SS分析方法 | 第26页 |
·计算 | 第26-27页 |
·水柱悬浮物累积浓度计算 | 第26页 |
·风速与波高之间的关系 | 第26-27页 |
·预实验结果讨论 | 第27-29页 |
·实验历时的确定 | 第27-28页 |
·不同频率单位面积悬浮物累积量 | 第28页 |
·电机扰动频率与波高关系的建立 | 第28-29页 |
4 湖泊沉积物的理化特征 | 第29-39页 |
·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组成 | 第29-30页 |
·沉积物含水率与孔隙度 | 第30-32页 |
·沉积物的Eh | 第32页 |
·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分布 | 第32-34页 |
·沉积物中诸形态磷分布 | 第34-39页 |
·沉积物中诸形态磷垂向分布 | 第34-37页 |
·沉积物各形态磷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39页 |
5 台风条件下湖泊沉积物—上覆水物质交换特征 | 第39-48页 |
·台风过程下沉积物的再悬浮特征 | 第39-41页 |
·台风过程下水体中SS含量的变化 | 第39-40页 |
·台风风情下沉积物扰动深度 | 第40-41页 |
·台风过程水体中SS的形态磷分布特征 | 第41-42页 |
·台风过程水体营养盐的变化特征 | 第42-45页 |
·台风过程水体NH_4~+-N的变化特征 | 第42-43页 |
·台风过程水体DTN的变化特征 | 第43-44页 |
·台风过程水体PO_4~(3-)-P的变化特征 | 第44页 |
·台风过程水体DTP的变化特征 | 第44-45页 |
·台风过程后沉积物物化特性 | 第45-47页 |
·台风过程后沉积物孔隙水中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分布 | 第45-46页 |
·台风过程后沉积物中诸形态磷分布 | 第46-47页 |
·全湖静、台风风情下营养盐负荷量的估算 | 第47-48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本领域的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