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第13-19页 |
·液体发射药火炮的发展 | 第13-15页 |
·RLPG的压力振荡研究 | 第15-19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2页 |
2 基于结构纵向振动的RLPG压力振荡机理及抑制措施研究 | 第22-36页 |
·引言 | 第22-23页 |
·基于四端网络法的浮动芯杆纵向振动研究 | 第23-28页 |
·四端等效网络数学模型 | 第23-25页 |
·振动结构等效四端网络及其传输矩阵 | 第25-27页 |
·浮动芯杆纵向振动频率方程的建立 | 第27-28页 |
·再生喷射活塞纵向振动有限元模型 | 第28-29页 |
·再生喷射结构纵向振动对压力振荡的影响研究 | 第29-31页 |
·RLPG压力振荡抑制措施研究 | 第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基于喷孔径向变形的RLPG压力振荡机理研究 | 第36-74页 |
·引言 | 第36页 |
·喷孔径向未变形的RLPG内弹道数值模拟 | 第36-46页 |
·基本假设 | 第36-37页 |
·数学模型 | 第37-46页 |
·喷孔径向未变形的RLPG内弹道数值模拟 | 第46页 |
·喷孔接触非线性径向变形有限元模型 | 第46-67页 |
·非线性有限元动力学分析理论 | 第47-57页 |
·接触问题非线性有限元理论 | 第57-61页 |
·喷孔接触非线性径向变形有限元模型 | 第61-67页 |
·考虑喷孔径向变形的RLPG内弹道模型 | 第67-70页 |
·喷孔接触非线性径向变形分析载荷施加命令流 | 第67-68页 |
·内弹道程序调用ANSYS接口程序设计 | 第68页 |
·载荷数据传输命令流 | 第68-69页 |
·重启动分析命令流 | 第69-70页 |
·考虑喷孔径向变形的RLPG内弹道模型 | 第70页 |
·喷孔径向变形对RLPG压力振荡影响研究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4 基于小波的RLPG燃烧室压力振荡机理及抑制措施研究 | 第74-87页 |
·引言 | 第74页 |
·利用小波分析技术提取燃烧室压力振荡成分 | 第74-79页 |
·小波变换 | 第74-78页 |
·燃烧室压力振荡成分提取 | 第78-79页 |
·RLPG燃烧室振荡流特征频率 | 第79-83页 |
·振荡流方程 | 第79-80页 |
·振荡流特征频率计算模型 | 第80-83页 |
·RLPG燃烧室压力振荡机理研究 | 第83-85页 |
·RLPG燃烧室压力振荡抑制措施研究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5 基于激波的RLPG贮液室压力振荡机理及抑制措施研究 | 第87-108页 |
·引言 | 第87页 |
·激波理论 | 第87-92页 |
·特征线与黎曼(Riemann)不变量 | 第87-89页 |
·特征线反射 | 第89-90页 |
·激波形成 | 第90-92页 |
·RLPG贮液室激波模型 | 第92-102页 |
·特征线经固壁n次反射形成激波 | 第93-95页 |
·特征线经活塞n次反射后形成激波 | 第95-97页 |
·初始条件 | 第97-99页 |
·特征线经n次反射后各量计算 | 第99-102页 |
·特征线反射判别式 | 第102页 |
·RLPG贮液室压力振荡机理研究 | 第102-105页 |
·RLPG贮液室压力振荡抑制措施研究 | 第105-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6 结束语 | 第108-111页 |
·工作总结 | 第108-109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09-110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0页 |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已发表或被录用待发表的论文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