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公案》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1章 《新民公案》成书及故事源流探析 | 第8-15页 |
·版本、作者与成立时间 | 第8-9页 |
·《新民公案》的成书与故事源流 | 第9-15页 |
第2章 《新民公案》的文学性分析 | 第15-24页 |
·“郭公”形象的塑造 | 第16-20页 |
·人情通达、恤弱怜善的“民官” | 第17页 |
·善于断案,精于推理的智官 | 第17-19页 |
·幽默诙谐的“趣官” | 第19-20页 |
·《新民公案》的文体特征 | 第20-24页 |
·情节曲折的“郭公传奇” | 第20-21页 |
·《新民公案》中“志怪”因素的介入 | 第21-22页 |
·“传记”体公案的繁衍与转承 | 第22页 |
·“书判体”的传承 | 第22-24页 |
第3章 《新民公案》的神秘文化特质探究 | 第24-32页 |
·《新民公案》中神权信仰与“鬼魂伸冤” | 第24-29页 |
·司法“神化”的缘起 | 第24-25页 |
·“天”对司法之影响在《新民公案》中的表现 | 第25-26页 |
·《新民公案》中的“因果报应” | 第26-27页 |
·“城隍信仰”在《新民公案》中的表现 | 第27-29页 |
·《新民公案》中的“托梦”母题 | 第29-30页 |
·动物伸冤(报恩)母题 | 第30-32页 |
第4章 《新民公案》的法律阅读 | 第32-42页 |
·《新民公案》与明代司法制度 | 第34-36页 |
·严刑与酷吏——《新民公案》的“威刑主义” | 第36-39页 |
·刑治文化的成因与特质 | 第37-38页 |
·“酷吏”与“威刑” | 第38-39页 |
·礼法关系观照下的《新民公案》 | 第39-42页 |
第5章 余论 | 第42-45页 |
注释 | 第45-51页 |
参考书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