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 ·MH-NI 电池的发展概况及工作原理 | 第11-14页 |
| ·MH-Ni 电池的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 ·MH-Ni 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2-14页 |
| ·贮氢合金的种类及其研究概况 | 第14-26页 |
| ·AB_5 型稀土系贮氢合金 | 第14-16页 |
| ·AB_2 型Laves 相贮氢合金 | 第16页 |
| ·V 基固溶体型合金 | 第16-17页 |
| ·Mg 系贮氢合金 | 第17页 |
| ·稀土镁镍系贮氢合金 | 第17-26页 |
| ·目前贮氢合金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 第26-28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 ·研究预期达到的目标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试验方法 | 第28-38页 |
| ·贮氢合金的制备 | 第28-31页 |
| ·合金配制所用原材料 | 第28-29页 |
| ·合金成分设计 | 第29-30页 |
| ·合金的熔炼 | 第30页 |
| ·合金的粉碎 | 第30-31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1-34页 |
| ·电极组成及制备 | 第31-32页 |
| ·电化学测试系统 | 第32-33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 第33-34页 |
| ·合金的PCT 特性及其热力学性能测试 | 第34-37页 |
| ·合金PCT 曲线的测试原理及方法 | 第34-36页 |
| ·合金氢化反应热力学参数的计算 | 第36-37页 |
| ·合金的相结构分析 | 第37-38页 |
| ·XRD 分析 | 第37页 |
| ·SEM/EDS 分析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MM_(0.3)ML_(0.7)NI_(3.55)CO_(0.75)MN_(0.4)AL_(0.3)/MG_2NI复合贮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及PCT曲线 | 第38-56页 |
| ·MM_(0.3)ML_(0.7)NI_(3.55)CO_(0.75)MN_(0.4)AL_(0.3)/MG_2NI复合贮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38-48页 |
| ·活化性能 | 第38-40页 |
| ·最大放电容量 | 第40-41页 |
| ·大电流放电能力 | 第41-42页 |
| ·循环稳定性 | 第42-45页 |
| ·高倍率放电能力 | 第45-47页 |
| ·充放电平台特性 | 第47-48页 |
| ·复合贮氢合金的PCT 特性及其热力学性能 | 第48-56页 |
| ·MM_(0.3)ML_(0.7)NI_(3.55)CO_(0.75)MN_(0.4)AL_(0.3)/MG_2NI复合贮氢合金的PCT 曲线 | 第49-54页 |
| ·温度对复合贮氢合金PCT 曲线及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MM_(0.3)ML_(0.7)NI_(3.55)CO_(0.75)MN_(0.4)AL_(0.3)/MG_2NI复合贮氢合金的相结构 | 第56-65页 |
| ·合金的晶体结构 | 第56-59页 |
| ·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 | 第59-65页 |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个人简历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