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代连作杨树人工林土壤根际效应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引言 | 第14-23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概念 | 第15-17页 |
·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土壤根际效应的研究 | 第20-23页 |
2 实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实验地概况 | 第23页 |
·单县试验地概况 | 第23页 |
·宁阳试验地概况 | 第23页 |
·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不同连作代数试验林 | 第23页 |
·不同林龄试验林 | 第23-24页 |
·间作试验林 | 第24页 |
·施肥试验林 | 第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土壤样品的采集 | 第24-25页 |
·林分生长调查 | 第25页 |
·土壤物理性状的测定方法 | 第25页 |
·土壤养分的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26页 |
·土壤微生物的测定方法 | 第26页 |
·土壤化感物质的测定方法 | 第26-28页 |
·土壤提取液制备 | 第26页 |
·标样制备 | 第26-27页 |
·仪器与色谱条件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94页 |
·连作对林木生长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 第28-43页 |
·连作林地杨树生长状况 | 第28-29页 |
·连作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及 pH 值的影响 | 第29-30页 |
·连作对林地土壤养分根际效应的影响 | 第30-34页 |
·连作对林地土壤酶根际效应的影响 | 第34-37页 |
·连作对林地土壤微生物根际效应的影响 | 第37-40页 |
·连作林地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变化趋势 | 第40-43页 |
·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根际效应的研究 | 第43-54页 |
·不同林龄杨树的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 | 第43-45页 |
·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土壤的物理性状及pH 值 | 第45-46页 |
·不同林龄对林地土壤养分根际效应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林龄对林地土壤酶根际效应的影响 | 第47-50页 |
·不同林龄对林地土壤微生物根际效应的影响 | 第50-52页 |
·不同林龄人工林相关性分析 | 第52-54页 |
·不同间作林地杨树人工林根际效应的研究 | 第54-69页 |
·间作林地林木生长性状 | 第54-55页 |
·间作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55-56页 |
·间作对林地pH 值和土壤养分根际效应的影响 | 第56-59页 |
·间作对林地土壤酶根际效应的影响 | 第59-62页 |
·间作对林地土壤微生物根际效应的研究 | 第62-66页 |
·间作林地相关性分析 | 第66-69页 |
·施肥林地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根际效应的研究 | 第69-76页 |
·施肥对土壤酶及土壤pH 值根际效应的影响 | 第69-71页 |
·施肥对林地土壤微生物根际效应的影响 | 第71-74页 |
·土壤酶、土壤pH 值与土壤微生物的相关性 | 第74-76页 |
·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和土壤养分间的关系 | 第76-94页 |
·土壤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 第76-85页 |
·土壤酶与土壤养分单因素的关系 | 第76-79页 |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相关分析 | 第79-80页 |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通径分析 | 第80-83页 |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主成分分析 | 第83-85页 |
·土壤酶间的相互关系 | 第85-88页 |
·土壤酶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85-86页 |
·土壤酶间的偏相关分析 | 第86-88页 |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间的关系 | 第88-91页 |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 | 第91-92页 |
·根际效应的聚类分析 | 第92-94页 |
4 讨论 | 第94-98页 |
·杨树人工林连作模式 | 第94-95页 |
·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实质及地力维持技术 | 第95-96页 |
·土壤微生物根际根际效应 | 第96-98页 |
5 结论 | 第98-104页 |
·连作林地地力衰退的表现 | 第98-99页 |
·不同连作代数林地土壤根际效应 | 第99-100页 |
·不同林龄林地土壤根际效应 | 第100-101页 |
·不同间作林地土壤根际效应 | 第101页 |
·不同施肥林地土壤根际效应 | 第101-102页 |
·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和土壤养分间的关系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