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2页 |
| ·从一个案例导出的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理论综述 | 第12-17页 |
| ·高新技术企业道德风险发生的经济学研究 | 第12-15页 |
| ·应对高新技术企业道德风险的管理学研究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方法与写作思路 | 第17-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写作思路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资本与道德风险概述 | 第20-32页 |
| ·风险资本 | 第20-25页 |
| ·风险资本的界定 | 第20-21页 |
| ·风险资本的特点 | 第21-24页 |
| ·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资本的特征 | 第24-25页 |
| ·道德风险 | 第25-32页 |
| ·道德风险的界定 | 第25-27页 |
| ·道德风险的特点 | 第27-29页 |
| ·高新技术企业道德风险的特征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高新技术企业家道德风险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 | 第32-40页 |
| ·进化博弈论与进化稳定策略 | 第32-34页 |
| ·进化博弈论 | 第32-33页 |
| ·进化稳定策略 | 第33-34页 |
| ·对高新技术企业家道德风险的进化博弈分析 | 第34-40页 |
| ·模型的提出 | 第34页 |
| ·模型及分析 | 第34-38页 |
| ·结论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高新技术企业家道德风险的影响 | 第40-44页 |
| ·对风险投资家(者)的危害 | 第40-41页 |
| ·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对行业道德伦理的影响 | 第42页 |
| ·对风险资本市场机制的影响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高新技术企业家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 | 第44-58页 |
| ·风险资本投入的方式和时机选择 | 第44-48页 |
| ·委托代理制度效用的有限性分析 | 第44-45页 |
| ·风险资本投入方式与股权安排 | 第45-48页 |
| ·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 第48-51页 |
| ·发展特殊中介与业绩评价机构 | 第48-49页 |
| ·发展信息服务机构与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 第49-50页 |
| ·促进风险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 | 第50-51页 |
| ·高新技术企业家的激励机制设计 | 第51-58页 |
| ·控制权激励 | 第51-52页 |
| ·股票期权激励 | 第52-54页 |
| ·道德激励 | 第54-58页 |
| 第六章 道德风险治理对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的启示 | 第58-66页 |
|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与道德风险问题的现状 | 第58-62页 |
|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概况 | 第58-59页 |
| ·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 第59-60页 |
| ·我国风险投资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倾向性 | 第60-61页 |
|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道德风险现状 | 第61-62页 |
|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道德风险治理的政策建议 | 第62-66页 |
| ·抓好制度环境建设 | 第62-63页 |
| ·加强人才培养和社会信用环境的建设 | 第63-64页 |
| ·完善风险投资契约与激励约束机制 | 第64页 |
| ·构建高新技术企业遴选机制 | 第64-66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研究的局限 | 第66-67页 |
| ·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