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虚拟环境系统的可伸缩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2-14页 |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 第14-16页 |
·论文的创新点与组织安排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基于可剪裁树模式的层次体系结构 | 第19-33页 |
·协同虚拟环境系统的特点及组成 | 第19-20页 |
·协同虚拟环境系统的现有拓扑结构分析 | 第20-25页 |
·对等模式 | 第20-21页 |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 第21-22页 |
·组播模式 | 第22-23页 |
·混合模式 | 第23-25页 |
·基于可剪裁树模式的层次体系结构描述 | 第25-32页 |
·基于可剪裁树模式的拓扑结构 | 第26-27页 |
·基于可剪裁树模式的通信特点 | 第27-29页 |
·系统层次结构模型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任务聚类的动态自适应分区算法 | 第33-57页 |
·协同虚拟环境分区问题描述 | 第33-34页 |
·协同虚拟环境的分区算法比较 | 第34-35页 |
·基于系统响应的分区评价函数 | 第35-36页 |
·基于任务聚类的动态自适应分区算法 | 第36-45页 |
·聚合度的定义 | 第37-38页 |
·区域中种子单元格的动态选择 | 第38-39页 |
·基于区域生长的自适应分区算法 | 第39-40页 |
·使用边界最小化约束优化分区 | 第40-43页 |
·基于任务聚类的固定分区算法 | 第43页 |
·基于任务聚类的动态自适应分区算法 | 第43-45页 |
·实验结果分析和评价 | 第4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基于模板匹配的分组管理技术 | 第57-75页 |
·分组管理的基本思想 | 第57-58页 |
·常见的分组管理算法 | 第58-62页 |
·基于用户化身的分组算法 | 第58-59页 |
·基于单元格的分组算法 | 第59-61页 |
·无跟踪分组算法 | 第61-62页 |
·基于模板匹配的分组管理算法 | 第62-67页 |
·单元格模板 | 第62-64页 |
·基于模板匹配的分组管理思想 | 第64-67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7-74页 |
·静态模型评估 | 第67-69页 |
·动态模型评估 | 第69-71页 |
·分组代价比较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主动动态负载平衡机制研究 | 第75-87页 |
·负载平衡机制原理 | 第75-76页 |
·现有的被动负载平衡算法 | 第76-77页 |
·主动动态负载平衡算法 | 第77-82页 |
·触发条件 | 第77-78页 |
·基于兴趣隶属度的主动动态负载平衡算法 | 第78-80页 |
·主动动态负载平衡算法优化 | 第80-81页 |
·主动动态负载平衡算法执行过程 | 第81-82页 |
·系统性能实验分析 | 第82-86页 |
·服务器负载平衡能力比较 | 第83-84页 |
·负载转移后产生的通信量比较 | 第84-85页 |
·系统响应的实时性比较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基于时间包围盒的一致性控制 | 第87-104页 |
·协同虚拟环境的一致性定义 | 第87页 |
·协同虚拟环境的一致性控制算法 | 第87-91页 |
·Dead Reckon(DR)算法 | 第88-90页 |
·本地滞后一致性控制算法 | 第90-91页 |
·基于时间包围盒的一致性控制技术 | 第91-96页 |
·时间包围盒的描述 | 第91-93页 |
·预测机制 | 第93-95页 |
·一致性控制算法 | 第95-96页 |
·仿真实验与结果 | 第96-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七章 系统平台设计及仿真实例 | 第104-117页 |
·系统仿真平台的总体结构 | 第104-105页 |
·系统各模块功能实现 | 第105-114页 |
·仿真控制模块 | 第105-107页 |
·系统初始化模块 | 第107-109页 |
·通信控制模块 | 第109-112页 |
·系统数据记录与处理模块 | 第112-114页 |
·算法处理模块 | 第114页 |
·仿真应用实例 | 第114-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117-120页 |
·主要工作成果 | 第117-118页 |
·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 | 第129-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附录 | 第132-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