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15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选题目的 | 第11-12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 ·国外理论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 ·国内理论研究动态 | 第13页 |
| ·国内外融资理论比较及启示 | 第13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融资结构理论评述与启示 | 第15-26页 |
| ·融资结构的定义、融资方式的特征 | 第15页 |
| ·融资结构的定义 | 第15页 |
| ·融资方式的特征 | 第15页 |
| ·国外融资结构理论评述 | 第15-22页 |
| ·MM 理论(THE MODIGLIANI-MILLER VALUE-IRRELEVANCE THEORY) | 第16-17页 |
| ·静态均衡理论(THE TRADE-OFF THEORY) | 第17-19页 |
| ·融资等级顺序理论(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 第19-20页 |
| ·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 | 第20-21页 |
|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1页 |
| ·其他流派 | 第21-22页 |
| ·国内融资结构理论概述 | 第22-24页 |
|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 | 第22-23页 |
| ·国内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成因分析 | 第23-24页 |
| ·国内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优化措施 | 第24页 |
| ·国内外研究的启示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实证分析 | 第26-39页 |
| ·国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分析 | 第26-27页 |
| ·美国企业融资结构及其成因 | 第26页 |
| ·日本企业融资结构及其成因 | 第26页 |
| ·德国企业融资结构及其成因 | 第26-27页 |
|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发展阶段 | 第27-28页 |
| ·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与实证分析 | 第28-37页 |
| ·我国的农业类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 | 第28-29页 |
| ·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29-36页 |
| ·实证分析结论 | 第36-37页 |
| ·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成因分析 | 第37-39页 |
| ·政府导向的偏差导致对企业债务融资困难 | 第37页 |
| ·所得税优惠政策不利于发挥“税盾”的作用 | 第37页 |
| ·经理股票期权制,加剧农业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农业类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效应分析 | 第39-41页 |
| ·正效应 | 第39页 |
| ·负效应 | 第39-41页 |
| ·经营业绩下滑,对优惠政策依赖性强 | 第39页 |
| ·募集资金投向变更频繁,投资收益低下 | 第39-40页 |
| ·无法建立科学的融资观念,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 | 第40页 |
| ·加剧了证券市场发展平衡的不平衡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农业类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思路与措施 | 第41-46页 |
| ·农业类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思路 | 第41页 |
| ·农业类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措施 | 第41-46页 |
|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国家的农业扶植政策 | 第41-42页 |
| ·实施有效多种形式的激励与约束手段 | 第42-43页 |
| ·完善证券市场的发展 | 第43-44页 |
| ·加强投资者的教育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附表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