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9页 |
第一章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化感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1-26页 |
·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 | 第12-15页 |
·雨雾淋溶 | 第12页 |
·挥发 | 第12-13页 |
·植物的残株或凋落物的分解 | 第13页 |
·根系分泌 | 第13-14页 |
·种子萌发和花粉传播 | 第14-15页 |
·化感作用的机理 | 第15-20页 |
·影响植物细胞的分裂增殖 | 第15-16页 |
·影响植物的激素水平 | 第16页 |
·影响植物细胞及细胞器膜的完整性和渗透性 | 第16-17页 |
·影响根系生长和矿质营养的吸收利用 | 第17页 |
·影响水分的吸收、膨压和水势 | 第17页 |
·影响植物的代谢和酶活性 | 第17-18页 |
·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 第18页 |
·影响植物的呼吸代谢 | 第18-19页 |
·影响植物蛋白质合成和基因的表达 | 第19-20页 |
·化感作用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遗传因素 | 第20页 |
·环境因素 | 第20-21页 |
·生物因素 | 第21页 |
·化感作用的作用特点 | 第21-23页 |
·选择性和专一性 | 第21-22页 |
·浓度效应 | 第22页 |
·复合效应 | 第22-23页 |
·化感作用的应用 | 第23-26页 |
·利用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 | 第23页 |
·利用化感作用防治病虫草害,开发对环境安全的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 | 第23-25页 |
·培育化感品种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黄花蒿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黄花蒿的抗虫活性 | 第26-27页 |
·黄花蒿的抑菌活性 | 第27页 |
·黄花蒿的除草活性 | 第27-29页 |
试验部分 | 第29-46页 |
第一章 黄花蒿不同器官化感效应的测试 | 第29-35页 |
引言 | 第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材料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黄花蒿不同器官水提液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0-31页 |
·黄花蒿不同器官水提液对受体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1-33页 |
·黄花蒿不同器官化感作用的综合评价 | 第3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3-35页 |
第二章 黄花蒿化感物质释放途径的初步研究 | 第35-40页 |
引言 | 第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材料 | 第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黄花蒿的水溶物对受体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36页 |
·黄花蒿挥发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 第36-37页 |
·黄花蒿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强度的测试 | 第37-38页 |
·盆栽实验 | 第3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8-40页 |
第三章 黄花蒿化感作用形态学机理的研究 | 第40-46页 |
引言 | 第4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0-41页 |
·材料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黄花蒿水提液对小麦根冠的影响 | 第41-42页 |
·黄花蒿水提液对小麦根尖分生区的影响 | 第42-45页 |
·黄花蒿水提液对小麦根尖伸长区的影响 | 第4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