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章、电视新闻短信互动的革命性 | 第13-29页 |
一、信息技术革命与电视新闻传播形式变化 | 第14-16页 |
二、对经典新闻意义的消解:从语态转换到传播模式变化 | 第16-19页 |
(一) 电视新闻:从语态转换开始 | 第17-18页 |
(二) 新闻传播主体多元化:观众成为传播者 | 第18-19页 |
三、电视新闻短信互动的进步性 | 第19-29页 |
(一) “想说就说,想发就发”:广泛参与的“公共性” | 第20-25页 |
(二) 话语权的释放:大众对精英形成挑战 | 第25-27页 |
(三) 能动的解码实践—观众的“意义生产” | 第27-29页 |
第二章、“革命性”背后的压抑与遮蔽 | 第29-54页 |
一、电视新闻短信互动的“公共性”祛魅 | 第30-39页 |
(一) 有限度的“广泛参与” | 第31-32页 |
(二) 互动话题选择的偏向与避重就轻 | 第32-36页 |
(三) 短信播出的“删”与“添” | 第36-39页 |
二、精英话语对大众文化的操控与吸纳 | 第39-48页 |
(一) 话题的精英色彩:启蒙与现代性引导 | 第41-44页 |
(二) 精英话语对大众文化的操控 | 第44-48页 |
三、媒介的权力与权力的媒介 | 第48-54页 |
(一) 新闻从业人员的知识/权力 | 第49-50页 |
(二) “文化资本”的符号权力 | 第50-51页 |
(三) 媒介背后的权力机制:从媒介的权力到权力的媒介 | 第51-54页 |
第三章 媒介的生产与消费 | 第54-68页 |
一、媒介与受众的相互生产:主导复杂结构的变化 | 第54-58页 |
二、电视短信互动的利益链 | 第58-60页 |
三、电视新闻的互动策略 | 第60-63页 |
四、电视新闻在社会转型中的构建 | 第63-68页 |
(一) 传媒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 | 第63-64页 |
(二) 电视新闻互动的建构与表征 | 第64-66页 |
(三) 公共空间的乌托邦想象 | 第66-68页 |
第四章 传播模式变化的意义 | 第68-73页 |
一、传播革命与理解社会方式的变化 | 第68-71页 |
(一) 电视新闻“他者”观念的转变 | 第69页 |
(二) 现代性展开中时空关系的改变 | 第69-71页 |
二、新闻互动与传媒变革 | 第71-73页 |
结语:传播模式变化与社会文化变化 | 第73-74页 |
注释 | 第74-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附录 | 第82-83页 |
后记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