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城郊结合部地区精神文明共建和多中心治理研究的基本背景 | 第11-21页 |
| 第一节 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11-15页 |
| 第二节 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 第15-17页 |
| 第三节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共建的关系 | 第18-19页 |
| 第五节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城郊结合部地区精神文明共建的基本内容 | 第21-32页 |
| 第一节 城郊结合部的内涵 | 第21-22页 |
| ·城郊结合部的含义 | 第21页 |
| ·城郊结合部的主要特点 | 第21-22页 |
| 第二节 城郊结合部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上海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 第22-25页 |
| 第三节 精神文明共建的内涵 | 第25-27页 |
| ·精神文明共建的含义及类型 | 第25-26页 |
| ·精神文明共建的内容 | 第26-27页 |
| 第四节 精神文明共建的意义 | 第27-32页 |
| ·有利于营造诚信友爱的社会环境 | 第28-29页 |
| ·有利于营造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 | 第29-30页 |
| ·有利于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城郊结合部地区精神文明共建的现状分析 | 第32-43页 |
| 第一节 精神文明共建的历史分析 | 第32-34页 |
| ·从无到有的自发发展阶段 | 第32-33页 |
| ·健全机制的引导发展阶段 | 第33-34页 |
| ·适应新形势的全面推进阶段 | 第34页 |
| 第二节 精神文明共建的现状分析 | 第34-40页 |
| ·企业单位共建现状 | 第35-36页 |
| ·机关事业单位共建现状 | 第36-37页 |
| ·驻区部队共建现状 | 第37-39页 |
| ·其他组织共建现状 | 第39-40页 |
|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0-43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0-41页 |
|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城郊结合部地区精神文明共建的基本对策 | 第43-52页 |
| 第一节 强化政府机构作为共建主体的主导作用 | 第43-45页 |
| ·制定共建规划 | 第43-44页 |
| ·建立共建委员会 | 第44页 |
| ·实施网格化管理 | 第44-45页 |
| 第二节 发展共建参与多元主体 | 第45-49页 |
| ·加强有效宣传 | 第45-46页 |
| ·建立激励机制 | 第46-49页 |
| 第三节 创新共建多元主体活动形式 | 第49-52页 |
| ·掌握各方需求和优势 | 第49页 |
| ·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 | 第49-52页 |
| 结论 | 第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