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

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论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导言第11-18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第11-17页
  一、环境问题的成因第11-14页
  二、环境问题全球化对传统法律带来的影响第14-17页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素材选取第17-18页
  一、研究范围第17页
  二、素材选取第17-18页
第二章 跨界环境损害的定义、特征及赔偿范围第18-43页
 第一节 环境的概念第18-22页
  一、环境的一般含义第18-19页
  二、法学的环境概念第19-22页
 第二节 跨界环境损害的定义及特征第22-30页
  一、跨界环境损害的定义第22-26页
  二、跨界环境损害的特征第26-30页
 第三节 跨界环境损害在条约中的赔偿范围第30-43页
  一、与油污损害有关的条约和油污赔偿基金第30-32页
  二、与生产或使用危险物质以及危险废物跨界转移引起损害有关的条约第32-34页
  三、与核损害有关的条约第34-35页
  四、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环境损害有关的条约第35-37页
  五、分析与归纳第37-43页
第三章 跨界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第43-90页
 第一节 国家责任的法律编簒第43-55页
  一、国家责任的法律编簒范围第43-45页
  二、初级规则和次级规则第45-48页
  三、国家责任的法律编簒过程第48-53页
  四、国家责任和国际法的编簒与逐步发展第53-55页
 第二节 有关跨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的条约实践第55-62页
  一、具体规定国家赔偿责任的条约第55-59页
  二、只规定一般赔偿责任、但不进一步具体规定有关的程序性或实质性规则的条约第59-62页
 第三节 有关跨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的习惯法基础第62-78页
  一、不损害国外环境原则(No-Harm Principle)第62-67页
  二、预防义务(The Duty to Prevent)第67-78页
 第四节 有关跨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的实践第78-90页
  一、司法实践第78-84页
  二、联合国赔偿委员会的实践第84-90页
第四章 跨界环境损害的损失分配模式第90-126页
 第一节 损失分配模式提出的背景第90-100页
  一、国家责任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第90-95页
  二、国家因“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所致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在理论上的争议第95-100页
 第二节《原则草案》的主要内容第100-105页
  一、适用范围第100-101页
  二、目的第101-102页
  三、及时和充分的赔偿第102页
  四、反应措施第102-103页
  五、国际和国内救济第103-104页
  六、拟定专门的国际制度第104页
  七、执行第104-105页
 第三节《原则草案》中几个重要概念之分析第105-126页
  一、关于“国际法不加禁止的危险活动”第105-107页
  二、关于“跨界损害”第107-110页
  三、关于“损失分配模式”第110-123页
  四、关于“反应措施”第123-126页
第五章 结论:相关法理归纳及关于中国应对跨界环境损害问题的几点建议第126-147页
 第一节 本文基本观点的法理归纳第126-139页
  一、应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环境的定义第126-127页
  二、国家责任制度在解决跨界环境损害争端中的作用有限第127-130页
  三、“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所致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是国家责任的表现形式第130-135页
  四、国家应确保跨界损害的受害者获得及时和充分的赔偿第135-139页
 第二节 关于中国政府应对跨界环境损害问题的几点建议第139-147页
  一、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第140页
  二、明确国家在跨界环境损害中承担的预防义务第140-141页
  三、重视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141-142页
  四、确保跨界环境损害受害者获得及时和充分的赔偿第142-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5-157页
后记第157-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雷贝拉唑与两种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下一篇:穴位物质基础的同步辐射X射线成像和光谱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