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商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从冲突走向调和: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的融合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导言第10-22页
 一、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思路第11-13页
 三、研究内容第13-14页
 四、关键词界定第14-22页
  (一) 产业政策第14-17页
  (二) 反垄断法第17-21页
  (三) 冲突、调和第21-22页
第一章 解决冲突与建立调和模式的理论依据第22-28页
 第一节 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的“可冲突性”第22-23页
 第二节 法的价值论与法的价值第23-24页
 第三节 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的价值冲突与融和第24-28页
  一、产业政策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产业政策的价值第24-25页
  二、反垄断法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反垄断法的价值第25-26页
  三、两者的价值冲突第26-27页
  四、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共同的系统论价值——价值冲突的融和第27-28页
第二章 各国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冲突的表现形式第28-45页
 第一节 美国产业政策与反托拉斯法的冲突第28-33页
  一、哈佛学派时期第29-30页
  二、芝加哥学派时期第30-31页
  三、新产业组织学派第31-33页
  四、小结第33页
 第二节 日本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的冲突第33-40页
  一、经济复兴时期第34-36页
  二、高速增长时期第36-38页
  三、石油危机以后第38-39页
  四、小结第39-40页
 第三节 韩国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的冲突第40-45页
  一、韩国的产业政策概况第40-42页
  二、韩国反垄断法概况第42-43页
  三、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产业政策法与反垄断法的调和模式及其评价第45-55页
 第一节 反垄断法接纳产业政策的模式——美国模式第45-51页
  一、“民粹主义”与“效率论”的分歧第46-49页
  二、反托拉斯执法的变化第49-50页
  三、美国模式的评价第50-51页
 第二节 产业政策逐步向反垄断法让位的模式——日、韩及东亚模式.第51-55页
  一、日本的官民合作制度及其经济背景第51-53页
  二、日本反垄断法的由弱变强第53页
  三、韩国反垄断法的由弱变强第53-54页
  四、日、韩及东亚模式的评价第54-55页
第四章 我国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理论存在的冲突以及可以选择的调和模式第55-65页
 第一节 我国产业政策概况第55-58页
  一、我国产业政策的目的和类别第55-57页
  二、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环境及途径第57-58页
 第二节 我国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理论存在的冲突第58-62页
  一、国有企业发展与市场过度集中第59-60页
  二、传统行业管理模式与限制竞争协议第60-61页
  三、地方产业政策与行政性垄断第61-62页
 第三节 冲突的调和第62-65页
  一、调和模式的选择第62-63页
  二、调和的途径第63-65页
结束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后记第70-7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物流地产若干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高速高精度采样/保持电路理论模型与技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