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1 前言 | 第11-19页 |
·FABPs的发现及分布 | 第12-13页 |
·FABPs的发现 | 第12页 |
·FABPs在机体内的分布 | 第12-13页 |
·FABPs的结构、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 | 第13-15页 |
·FABPs的结构 | 第14页 |
·FABPs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 第14-15页 |
·H-FABP的结构、功能及基因定位 | 第15-18页 |
·H-FABP的结构功能及分布 | 第15-16页 |
·H-FABP基因的定位 | 第16页 |
·H-FABP基因结构 | 第16-17页 |
·H-FABP基因遗传多样性与IMF相关 | 第17-18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19-25页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主要试剂及工具酶 | 第19-2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4页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22页 |
·DNA浓度和纯度的检测 | 第22-23页 |
·PCR反应及目的产物检测 | 第23页 |
·PCR产物的SSCP分析 | 第23-24页 |
·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生产目标性状的测定与数据收集 | 第24页 |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计算 | 第24页 |
·基因型与鸡的生产性能的相关分析 | 第24-25页 |
3 试验结果 | 第25-44页 |
·基因组DNA抽提结果 | 第25页 |
·鸡H-FABP基因PCR扩增结果 | 第25-27页 |
·鸡H-FABP基因位点1PCR扩增结果 | 第25-26页 |
·鸡H-FABP基因位点2PCR扩增结果 | 第26页 |
·鸡H-FABP基因位点3PCR扩增结果 | 第26-27页 |
·鸡H-FABP基因位点4PCR扩增结果 | 第27页 |
·鸡H-FABP基因各引物SSCP结果 | 第27-29页 |
·鸡H-FABP基因位点1的SSCP结果 | 第27-28页 |
·鸡H-FABP基因位点2的SSCP结果 | 第28页 |
·鸡H-FABP基因位点3的SSCP结果 | 第28-29页 |
·鸡H-FABP基因位点4的SSCP结果 | 第29页 |
·鸡H-FABP基因各位点在两代间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 第29-31页 |
·第二世代各群体间脂肪性状的差异比较 | 第31-32页 |
·H-FABP基因四个SNP位点与鸡腹脂率和IMF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40页 |
·位点1与鸡腹脂率和IMF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4页 |
·位点2与鸡腹脂率和IMF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36页 |
·位点3与鸡腹脂率和IMF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38页 |
·位点4与鸡腹脂率和IMF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40页 |
·四个SNP位点位点基因型组合与鸡腹脂率和IMF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4页 |
·各基因型组合与全群鸡腹脂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各基因型组合与全群鸡IMF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页 |
·核心群内不同基因型组合与鸡腹脂率和IMF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高脂群内各基因型组合与腹脂率和IMF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低脂群内各基因型组合与鸡腹脂率和IMF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48页 |
·关于DNA抽提方法的优化 | 第44页 |
·关于PCR-SSCP技术的优化方案 | 第44-45页 |
·关于基因辅助选择的效果 | 第45-46页 |
·世代间基因频率的变化 | 第45页 |
·各群体中脂肪性状的变化 | 第45-46页 |
·关于基因变异与性状间的关联分析 | 第46-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