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海相(沉积)软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合理结构形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国外对软土地区路基结构形式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对软土地区路基结构形式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12页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及方法第12-14页
  1-4-1 研究意义第12页
  1-4-2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3 技术路线第13-14页
第二章 海相沉积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与改善措施第14-26页
 §2-1 工程概况第14-17页
  2-1-1 工程地带的地震背景第14-15页
  2-1-2 沿线途经地域第15页
  2-1-3 场区工程地质条件第15-16页
  2-1-4 气候条件第16页
  2-1-5 路面结构第16-17页
 §2-2 基本物理指标对比分析第17-20页
  2-2-1 土类的划分第17-19页
  2-2-2 原状土与改善土物理指标对比第19-20页
 §2-3 力学试验综合评定第20-24页
  2-3-1 路基承载力指标—CBR第20-22页
  2-3-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第22-24页
 §2-4 路基填料强度形成机理第24-25页
  2-4-1 强度形成的原理第24-25页
  2-4-2 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第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路堤极限填筑高度与地基沉降分析.第26-38页
 §3-1 变形机理分析第26-28页
 §3-2 极限填土高度下的地基承载力第28-30页
  3-2-1 基本假定第28页
  3-2-2 太沙基极限荷载公式第28-30页
 §3-3 路基沉降的组成第30-31页
 §3-4 数值模拟路基沉降第31-36页
  3-4-1 基本假设第31页
  3-4-2 建模第31-32页
  3-4-3 结果分析第32-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低矮路堤水温稳定性分析第38-47页
 §4-1 低矮路基的优劣之处第38-39页
  4-1-1 低矮路基高速公路的优点第38-39页
  4-1-2 低矮路基带来的问题第39页
 §4-2 路基工作区第39-41页
  4-2-1 路基受力状况及工作区概念第39-41页
  4-2-2 最小路基高度h1第41页
 §4-3 路基干湿类型第41-43页
  4-3-1 干湿类型理论第41-43页
  4-3-2 最小路基高度h2第43页
 §4-4 毛细水作用第43-45页
  4-4-1 毛细水作用机理及理论公式第44页
  4-4-2 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试验第44-45页
  4-4-3 最小路基高度h3第45页
 §4-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五章 桥头路基路面与搭板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第47-58页
 §5-1 桥头跳车的原因分析第47-48页
  5-1-1 不可控原因第47页
  5-1-2 可控原因第47-48页
 §5-2 有限元方法概述及ANSYS 软件应用第48-51页
  5-2-1 有限元方法概述第48-49页
  5-2-2 弹性连续体的有限元微分方程第49-51页
  5-2-3 ANSYS 有限元软件应用第51页
 §5-3 搭板与路基路面一体化设计的ANSYS 模型第51-53页
  5-3-1 基本假设第51-52页
  5-3-2 ANSYS 计算模型第52-53页
 §5-4 ANSYS 结果分析第53-57页
  5-4-1 应力应变分析第53-55页
  5-4-2 变形分析第55-57页
 §5-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第58-60页
 §6-1 主要结论第58-59页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公路既有桥梁监测等级评价
下一篇: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