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水文学论文--海洋动力学论文--潮汐论文

曲线坐标系下准三维近岸流模型在渤海风暴潮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8页
   ·有关研究工作的回顾及现状评述第8-12页
     ·近海风暴潮预报模式第8页
     ·风暴潮数值模拟的改进与预报的精度第8-11页
     ·波浪数值模型第11-12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2-13页
第二章 曲线坐标系下准三维近岸流数学模型第13-35页
   ·准三维近岸流数学模型曲线坐标系下的转换第13-26页
     ·数学模型控制方程转换第13-20页
     ·短波属性第20-22页
     ·紊流模拟第22-23页
     ·底摩阻第23-24页
     ·数值求解格式第24-26页
   ·波浪数学模型第26-34页
     ·波浪模型第26-29页
     ·模型假定第29-30页
     ·能量耗散第30-31页
     ·波浪要素第31-32页
     ·数值求解第32-34页
     ·REF/DIF1(折绕射)波浪模型的优缺点第34页
   ·波流相互作用第34-35页
第三章 近岸流数学模型实验室验证第35-52页
   ·沿岸流问题的研究第36-38页
   ·裂流问题的研究第38-40页
   ·沿岸流数值模拟的实验室验证第40-41页
   ·沿岸流分布影响因素分析第41-44页
     ·入射波高的影响第41-42页
     ·入射角度的影响第42页
     ·入射周期的影响第42-43页
     ·地形坡度的影响第43-44页
   ·裂流数值模拟的实验室验证第44-46页
   ·裂流分布影响因素分析第46-51页
     ·入射波高对裂流的影响第47-48页
     ·入射角度对裂流的影响第48-50页
     ·底摩阻对裂流的影响第50页
     ·驼峰高度对裂流的影响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风暴潮计算设置第52-61页
   ·边界适应曲线网格第52-55页
     ·自适应网格设计思想第52-53页
     ·自适应网格构造原理第53-55页
   ·大小模型两层嵌套方法第55-57页
   ·风暴潮定解条件第57-61页
     ·初始条件第57页
     ·边界条件第57-58页
     ·天气系统的确定第58-60页
     ·表面风应力第60-61页
第五章 天文潮预报系统第61-64页
   ·天文潮分析及预报原理第61-63页
     ·潮汐调和常数第61页
     ·分潮的交点因子与幅角第61-63页
   ·天文潮潮位计算验证第63-64页
第六章 算例与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64-77页
   ·计算设置第64页
   ·算例一:2004.11.23—11.27第64-73页
     ·潮位验证以及天文潮、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分析第64-66页
     ·流场以及准三维潮流垂直结构第66-72页
     ·底摩阻对潮位和流速的影响分析第72-73页
   ·算例二:2003.10.10—10.14第73-77页
     ·潮位验证以及天文潮、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分析第73-75页
     ·涨、落潮流场第75-76页
     ·流场垂向结构第76-7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77-80页
   ·结论第77页
   ·建议第77-80页
     ·风场精度第78页
     ·数学模型的完善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电子鼻技术的茶叶品质检测研究
下一篇:SCARA机械手自适应模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