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技术自主创新模式及政策选择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技术创新 | 第14-21页 |
·自主创新 | 第14-15页 |
·自主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 第14页 |
·自主创新的优势分析 | 第14-15页 |
·产业技术创新 | 第15-20页 |
·产业技术与产业技术创新 | 第16-17页 |
·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 | 第17-18页 |
·现阶段我国产业技术创新面临的挑战 | 第18-20页 |
·关于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问题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技术创新模式及其比较 | 第21-27页 |
·以技术创新诱因为标准划分的技术创新模式 | 第21-23页 |
·技术推动模式 | 第21-22页 |
·需求拉动模式 | 第22页 |
·综合作用模式 | 第22-23页 |
·以创新的内容和过程为分类标准的技术创新模式 | 第23-27页 |
·模仿创新模式 | 第23-24页 |
·自主创新模式 | 第24页 |
·两种模式分析比较 | 第24-27页 |
第三章 美日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27-37页 |
·美日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比较 | 第27-30页 |
·产业技术创新的来源 | 第27-29页 |
·产业技术创新的类型 | 第29-30页 |
·美日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差异分析 | 第30-32页 |
·美日技术创新模式的成因 | 第32-34页 |
·从创新的基础看 | 第32-33页 |
·从创新的动力看 | 第33页 |
·从创新的制度模式看 | 第33-34页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37页 |
·注重基础科学的研究 | 第34-35页 |
·政府应转变职能 | 第35页 |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应各有侧重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及其系统框架 | 第37-46页 |
·我国技术创新模式的现状 | 第37-40页 |
·技术引进与研究开发 | 第37-39页 |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 第39页 |
·根本创新与渐进创新 | 第39-40页 |
·我国目前技术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技术创新的主体错位 | 第40-41页 |
·市场机制的诱导作用尚未形成 | 第41页 |
·传统体制的制度性缺陷与创新能力弱化 | 第41页 |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及其系统框架 | 第41-46页 |
·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相结合的组合模式 | 第42-43页 |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前景展望及其系统框架 | 第43-46页 |
第五章 我国产业技术自主创新政策研究 | 第46-53页 |
·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涵义 | 第46页 |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的现状 | 第46-47页 |
·促进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 | 第47-53页 |
·财税政策 | 第47-48页 |
·金融政策 | 第48-49页 |
·贸易政策 | 第49-50页 |
·政府采购政策 | 第50-51页 |
·人才政策 | 第51-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