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0页 |
一、美国封闭公司的特征及司法解散制度产生的背景 | 第10-15页 |
(一) 美国封闭公司的特征 | 第10-13页 |
1. 封闭公司的人合性 | 第10-11页 |
2. 股份转让的受限性 | 第11-12页 |
3. 股东身份的双重性 | 第12-13页 |
(二) 美国封闭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产生的背景 | 第13-15页 |
(三) 小结 | 第15页 |
二、美国封闭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产生及发展 | 第15-27页 |
(一) 成文法的相关规定 | 第15-16页 |
(二) 判例法的发展 | 第16-24页 |
1. 压迫(Oppression)的概念 | 第17页 |
2. 判断存在压迫的原则之一—小股东的合理预期原则 | 第17-20页 |
3. 判断存在压迫的原则之二—控股股东的信义义务原则 | 第20-23页 |
4. 小结 | 第23-24页 |
(三) 司法解散公司时应考虑的两个原则 | 第24-27页 |
1. 尽可能保存运营状态良好的公司 | 第24-25页 |
2. 防止小股东对解散请求权的滥用—用尽其它救济的原则 | 第25-27页 |
三、封闭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正当性分析 | 第27-33页 |
(一) 司法权介入公司内部纠纷的正当性分析 | 第27-29页 |
(二) 司法解散制度的经济成本分析 | 第29-30页 |
(三) 司法解散制度的独特作用 | 第30-33页 |
1. 打破公司僵局 | 第30-31页 |
2. 增加小股东的谈判筹码 | 第31-32页 |
3. 解决公司目的不能的最佳途径 | 第32-33页 |
四、我国相关立法的现状及完善立法的建议 | 第33-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