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6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7-8页 |
(二) 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8-13页 |
(三) 研究目的、方法、重难点及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一、盛宣怀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6-19页 |
二、出入于“商战”与“学战”之间—盛宣怀教育思想的形成 | 第19-27页 |
(一) 洋务事业的展开需要人才 | 第20-22页 |
(二) 实用人才培养的途径 | 第22-24页 |
(三) 人才使用遵循的原则 | 第24-27页 |
三、伴生于政治与经济实力增长—盛宣怀教育思想的发展 | 第27-34页 |
(一) 《条陈自强大计折》——教育救国思想的系统表述 | 第27-29页 |
(二) 天津中西学堂——分级设学思想的现实呈现 | 第29-30页 |
(三) 南洋公学——小学、师范教育“于先务中之先务”的实践 | 第30-31页 |
(四) 愚斋图书馆——“贻之子孙 不如公之同好”的诠释 | 第31-34页 |
四、盛宣怀教育思想的特色—兼与张之洞教育思想比较 | 第34-41页 |
(一) 独特人生经历成就独特教育思想 | 第34-37页 |
(二) 反传统与重工商的教育思想特色 | 第37-41页 |
五、盛宣怀教育思想的历史作用 | 第41-46页 |
(一) 教育面向社会经济生活的价值趋向 | 第41-42页 |
(二) 教育从专门化转向普通化的推进 | 第42-44页 |
(三) 近代文化典籍传承的典范 | 第44-46页 |
六、盛宣怀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 第46-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