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3页 |
| ABSTRACT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8页 |
| 一、分类概况 | 第15-19页 |
| (一) 蜱螨学的产生及蜱螨高级阶元分类 | 第15-16页 |
| (二) 革螨系统学的发展 | 第16-17页 |
| (三) 蝙蝠寄生虫的分类地位 | 第17-18页 |
| (四) 蝙蝠主要寄生革螨的分类沿革 | 第18-19页 |
| (五) 国内研究简史 | 第19页 |
| 二、生物学特性 | 第19-21页 |
| (一) 发育和繁殖 | 第19-20页 |
| (二) 食性 | 第20页 |
| (三) 寿命和耐饥饿力 | 第20-21页 |
| 三、与人类的关系 | 第21-22页 |
| 四、分类特征及术语 | 第22-28页 |
| (一) 颚体(gnathosoma) | 第22-23页 |
| 1、螯肢(chelicera) | 第22页 |
| 2、须肢(pedipalps) | 第22页 |
| 3、头盖(tectum) | 第22-23页 |
| 4、口下板(hypostome) | 第23页 |
| 5、上唇(labrum) | 第23页 |
| 6、内磨叶(internal malae) | 第23页 |
| 7、颚角(corniculi) | 第23页 |
| 8、涎针(salivary styli) | 第23页 |
| 9、下颚沟(hypognathal groove) | 第23页 |
| (二) 躯体(idiosoma) | 第23-26页 |
| 1、背板(dorsal plate) | 第23-24页 |
| 2、毛序(chactotaxy)和孔(pore) | 第24页 |
| 3、原三胸板(tritosternum) | 第24-25页 |
| 4、胸前板(presternal plate) | 第25页 |
| 5、胸板(sternal plate) | 第25页 |
| 6、胸后板(metasternal plate) | 第25页 |
| 7、内足板(endopodal plate) | 第25页 |
| 8、生殖腹板(genito-ventral plate) | 第25页 |
| 9、肛板(anal plate) | 第25页 |
| 10、足后板(metapodal plate) | 第25页 |
| 11、全腹板(holoventral plate) | 第25页 |
| 12、生殖孔(genital opening) | 第25-26页 |
| 13、气门(stigma)、气门板(peritrematic plate)和气门沟(peritreme) | 第26页 |
| (三) 足(legs) | 第26-28页 |
| 1、转节和股节 | 第26-27页 |
| 2、膝节和胫节 | 第27页 |
| 3、跗节Ⅱ-Ⅳ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8-30页 |
| 一、研究材料 | 第28-29页 |
| (一) 标本采集工具 | 第28页 |
| (二) 标本采集与保存 | 第28页 |
| (三) 标本制作 | 第28-29页 |
| 1、封固液配制 | 第28页 |
| 2、玻片标本制作步骤 | 第28-29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分类记述 | 第30-61页 |
| 一、蝠螨科Spinturnicidae Oudemans | 第30-37页 |
| (一) 蝠螨属Spinturnix von Heyden | 第31-36页 |
| 1、赛蝠螨Spinturnix psi Kolenati | 第32-34页 |
| 2、鼠耳蝠螨Spinturnix myoti Kolenati | 第34-36页 |
| (二) 拟弱螨属Paraperiglischrus Rudnick | 第36-37页 |
| 1、菊头蝠拟弱螨Paraperiglischrus rhinolophinus C.L.Koch | 第36-37页 |
| 二、巨刺螨科Macronyssidae Oudemans | 第37-61页 |
| (一) 巨刺螨属Macronyssus Kolenati | 第38-53页 |
| 1、雷山巨刺螨Macronyssus leishanensis sp.nov | 第39-41页 |
| 2、来凤巨刺螨Macronyssus laifengensis Wang et Shi | 第41-43页 |
| 3、镇宁巨刺螨Macronyssus zhenningensis sp.nov | 第43-45页 |
| 4、龙州巨刺螨Macronyssus longzhouensis sp.nov. | 第45-47页 |
| 5、武夷巨刺螨Macronyssus wuyiensis sp.nov | 第47-48页 |
| 6、刺突巨刺螨Macronyssus stylus sp.nov | 第48-50页 |
| 7、寡毛巨刺螨Macronyssus paurchaetus sp.nov. | 第50-51页 |
| 8、扁颅蝠巨刺螨Macronyssus tylonycteris sp.nov. | 第51-53页 |
| (二) 浆刺螨属Ichoronyssus Kolenati | 第53-54页 |
| 1、隐腺浆刺螨Ichoronyssus cryptcterius sp.nov | 第53-54页 |
| (三) 肪刺螨属Steatonyssus Kolenati | 第54-61页 |
| 1、长刺肪刺螨Steatonyssus longispinosus Wang | 第55-58页 |
| 2、海南肪刺螨Steatonyssus hainanensis sp.nov | 第58-61页 |
| 第四章 地理区系分析 | 第61-67页 |
| 一、蝠螨科的区系特点 | 第61-64页 |
| 二、巨刺螨属和肪刺螨属的区系特点 | 第64-67页 |
| 结语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图版 | 第74-89页 |
| 原创性声明 | 第89页 |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