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 ·概述 | 第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3页 |
| 第二章 AMS系统原理 | 第13-23页 |
| ·普通质谱及其局限 | 第13-15页 |
| ·AMS原理 | 第15页 |
| ·串列AMS | 第15-19页 |
| ·离子源、注入器 | 第16页 |
| ·加速器 | 第16-17页 |
| ·高能分析与传输系统 | 第17页 |
| ·探测器 | 第17-19页 |
| ·AMS测量过程 | 第19-23页 |
| ·样品在离子源中的电离 | 第19-20页 |
| ·离子的加速与分子的瓦解 | 第20页 |
| ·高能分析与传输 | 第20-21页 |
| ·粒子的鉴别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排除~(26)Mg化学流程的建立 | 第23-29页 |
| ·方法及过程概述 | 第23-24页 |
| ·离子交换法 | 第24-26页 |
| ·用富集的~(24)Mg进行同位素稀释 | 第26-28页 |
| ·实验小结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26)Al的AMS测量 | 第29-48页 |
| ·样品准备 | 第29页 |
| ·实验设备及参数 | 第29-38页 |
| ·离子源 | 第29页 |
| ·注入磁铁 | 第29-31页 |
| ·加速器 | 第31-32页 |
| ·分析磁铁 | 第32-33页 |
| ·开关磁铁 | 第33-34页 |
| ·静电偏转板 | 第34-35页 |
| ·探测器 | 第35-37页 |
| ·电子学线路及数据获取系统 | 第37-38页 |
| ·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39-40页 |
| ·离子源引出~(27)AlO~-和~(24)MgO~-束流的比率关系 | 第40-41页 |
| ·对氟化物进行的探索 | 第41-42页 |
| ·二次剥离的方法 | 第42-48页 |
| ·原理概述 | 第42-44页 |
| ·Q3D磁谱仪 | 第44-45页 |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45-48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附录1 | 第53-55页 |
| 附录2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