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事论文--中国军事论文--后方勤务论文--军械勤务论文

信息化条件下战场武器装备保障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9-11页
     ·战争形态的演变第9页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第9-11页
     ·信息化战争对装备保障的影响第11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1-13页
     ·武器装备与装备第12页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武器装备保障第12-13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页
   ·课题研究的依据和创新点第13-14页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信息化条件下战场武器装备保障的特点与功能第15-21页
   ·信息化条件下战场武器装备保障的地位作用第15-16页
     ·遂行作战任务的前提条件第15页
     ·提高军事效益的中心环节第15-16页
     ·维系战斗力生成的直接手段第16页
   ·信息化条件下战场武器装备保障的特点第16-18页
     ·保障对象和保障力量多元构成,组织指挥复杂第16页
     ·战场装备物资消耗强度大,支援保障任务繁重第16-17页
     ·参战武器装备高技术化,装备技术保障难度大第17页
     ·新的保障手段不断涌现,装备保障日趋精确化第17-18页
     ·装备保障面临软硬杀伤双重威胁,保障环境恶化第18页
   ·信息化条件下战场武器装备保障的要求第18-21页
     ·由机械化保障平台向信息化保障平台转变第18-19页
     ·由数量规模型保障向质量效能型保障转变第19页
     ·由独立分散式保障向一体化保障转变第19页
     ·由被动反应式保障向主动适应式保障转变第19-21页
第三章 信息化条件下战场武器装备保障现状分析第21-26页
   ·美军战场装备保障现状分析第21-23页
     ·信息主导,进行精确化保障第21页
     ·超前预置,推进基地化保障第21-22页
     ·广泛动员,实行社会化保障第22页
     ·紧贴实战,实施多样化保障第22-23页
   ·我军战场装备保障现状分析第23-26页
     ·装备编成逐步一体,保障体制合成不足第23页
     ·装备性能逐步提高,保障能力相对较弱第23-24页
     ·装备发展步伐加快,人才建设滞后严重第24-26页
第四章 适应信息化战场需求,推进我军装备保障建设向信息化转型第26-31页
   ·装备保障建设向信息化转型的动因第26页
     ·战争形态演变的直接推动第26页
     ·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第26页
     ·武器装备信息化的现实需要第26页
   ·装备保障向信息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第26-27页
     ·装备保障转型的挑战第27页
     ·装备保障转型的机遇第27页
   ·装备保障建设向信息化转型的总体思路第27-29页
     ·确立转型的指导思想第27-28页
     ·打牢转型的坚实基础第28页
     ·加强转型的组织领导第28-29页
   ·装备保障建设向信息化转型的目标第29-31页
     ·保障指挥网络化第29页
     ·保障体系一体化第29页
     ·保障队伍知识化第29页
     ·保障手段智能化第29-30页
     ·保障方式精确化第30-31页
第五章 信息化条件下提高我军战场武器装备保障能力的对策第31-45页
   ·加速推进理论创新,构建信息化装备保障理论体系第31-33页
     ·理论创新的思路第31页
     ·理论创新的内容第31-32页
     ·理论创新的要求第32-33页
   ·加强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提高战场保障信息化水平第33-36页
     ·统筹规划,实现保障信息化建设整体跃升第33-34页
     ·夯实基础,构建信息化装备综合保障平台第34-35页
     ·军地结合,发挥军民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第35-36页
     ·多法并举,不断提升保障装备信息化水平第36页
   ·加快一体化建设进程,构建一体化战场装备保障模式第36-40页
     ·一体化装备保障的概念与内涵第37页
     ·构建一体化战场装备保障体制第37-38页
     ·整合一体化战场装备保障力量第38-39页
     ·演练一体化作战装备保障方法第39页
     ·建立一体化社会化保障新机制第39-40页
   ·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造就高素质装备保障人才队伍第40-45页
     ·解放思想,更新装备保障人才培养观念第40-41页
     ·抓住源头,提升装备保障人才培养起点第41-42页
     ·把握规律,增强装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第42-43页
     ·多管齐下,拓宽装备保障人才培养渠道第43-44页
     ·以人为本,优化装备保障人才成长环境第44-45页
结束语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国家的民事主体地位
下一篇:柴油机曲轴性能分析及曲轴强度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