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中学文学鉴赏教学运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0页
一、中学文学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第10-13页
 (一) 忽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第10-11页
 (二) 运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低效和偏差第11页
 (三) 西方文论背景下的传统解读方法思维方式单一第11-13页
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概念及其对中学文学鉴赏教学的意义第13-17页
 (一)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概念第13页
 (二) 中学文学鉴赏教学运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必要性第13-15页
  1. 中国古代文论具有独特的思维特征第14页
  2. 中国式文学批评有助于促进语文教育的民族化第14-15页
  3. 中国式文学批评有助于在全球化境遇下彰显中国文化第15页
 (三) 中学文学鉴赏教学运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意义第15-17页
  1. 有利于增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第15-16页
  2. 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第16页
  3. 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第16-17页
三、中学文学鉴赏教学运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策略第17-34页
 (一) 运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主体及其关系第17页
 (二) “以意逆志”的批评方法第17-22页
  1. 从作品本身推究作者之志第18-19页
  2. 以己意逆作者之志第19-20页
  3. 通过社会历史背景探询作者之志第20-22页
 (三) “推源溯流”的批评方法第22-24页
  1. 风格探源第22-23页
  2. 文体探源第23页
  3. 文化传统探源第23-24页
 (四) 意象批评方法第24-26页
  1. 对作家整体风格的品评第25页
  2. 对作品的细致品评第25-26页
 (五) 点、悟式批评方法第26-29页
  1. 示文法第27页
  2. 考源流第27-28页
  3. 感悟鉴赏第28-29页
 (六) 比较批评方法第29-34页
  1. 文学风格的比较批评第29-30页
  2. 作品人物形象的比较批评第30-31页
  3. 同时代作家作品的比较批评第31-32页
  4. 不同时代作家作品的比较批评第32-34页
结 语第34-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后 记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探究
下一篇:论医疗纠纷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