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1 导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回顾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 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非农就业的相关理论 | 第15-25页 |
|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就业能力的涵义 | 第15-16页 |
| ·农民就业能力的定义 | 第16页 |
| ·就业能力与就业的关系 | 第16-18页 |
| ·就业能力决定着农民择业的空间 | 第16-17页 |
| ·文化、技能与就业单位性质的差别 | 第17页 |
| ·文化、技能与就业行业的分布 | 第17-18页 |
| ·文化、技能与就业形式 | 第18页 |
| ·国外就业理论的演变及其发展 | 第18-20页 |
| ·凯恩斯的充分就业理论 | 第18-19页 |
| ·理性预期学派就业理论 | 第19页 |
| ·发展经济学派的二元结构转变就业理论 | 第19-20页 |
| ·唐纳德·博格等人的“推力—拉力”理论 | 第20页 |
| ·国外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特点与措施 | 第20-24页 |
|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特点 | 第20-22页 |
| ·国外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措施 | 第22-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3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现状分析 | 第25-38页 |
| ·改革以来江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历程 | 第25-26页 |
| ·江苏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现状 | 第26-29页 |
|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多样化 | 第26-27页 |
|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地区差异显著 | 第27-28页 |
| ·就业集中在传统型产业 | 第28-29页 |
|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与非农就业的新特征 | 第29-33页 |
| ·就地与异地并举,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又出现了新高峰 | 第29页 |
| ·省内转移是主体,省外、境外转移的空间有所拓展 | 第29-30页 |
| ·转移到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多,到小城镇的少 | 第30页 |
| ·转移行业继续倾向于工业、建筑和社会服务业 | 第30页 |
| ·转移劳动力进一步年轻化、知识化和技能化 | 第30-31页 |
| ·欠发达、不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增多 | 第31页 |
| ·经济发达地区吸纳省外的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多 | 第31页 |
| ·逆向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明显增多 | 第31-32页 |
|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 第32页 |
| ·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 第32-33页 |
| ·江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面临的问题 | 第33-34页 |
| ·人地矛盾使农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 | 第33页 |
| ·城乡之间的差距扩大 | 第33-34页 |
| ·民营企业吸纳能力减弱与城市居民就业压力增大 | 第34页 |
| ·农村劳动力供求总量与供求结构失衡 | 第34页 |
|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效果评价 | 第34-38页 |
| ·经济效果 | 第34-35页 |
| ·社会效果 | 第35-38页 |
| 4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51页 |
| ·江苏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形势 | 第38-40页 |
|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依然较大 | 第38-39页 |
|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影响劳动力需求总量 | 第39页 |
| ·外来劳动力输入带来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 第39-40页 |
| ·市场对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 第40页 |
| ·江苏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机会的潜在增长空间 | 第40-43页 |
|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考察劳动力需求的扩大 | 第40-41页 |
| ·不同产业劳动密集度的相对变化与劳动力需求扩大 | 第41-42页 |
|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劳动力需求扩大 | 第42-43页 |
| ·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结构与劳动力需求 | 第43页 |
|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动因 | 第43-45页 |
|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客观动因—推力 | 第43-44页 |
|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经济动因—拉力 | 第44-45页 |
| ·劳动力需求的扩张 | 第45页 |
| ·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障碍性因素 | 第45-51页 |
| ·内部因素 | 第45-47页 |
| ·外部因素(体制障碍与制度缺陷) | 第47-51页 |
| 5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政策建议 | 第51-60页 |
| ·研究结论 | 第51-53页 |
| ·解决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 第51-52页 |
| ·扩大非农就业需求是解决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关键 | 第52-53页 |
|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实现非农就业的前提 | 第53页 |
|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政策建议 | 第53-60页 |
| ·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培训投资 | 第53-54页 |
| ·注意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向非农业转移 | 第54-55页 |
| ·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拓展非农就业渠道 | 第55-56页 |
| ·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以城镇化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56页 |
| ·相关制度与政策的改革 | 第56-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