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1页 |
第二章 古代罗马法官的“能动性” | 第11-20页 |
·古代罗马法官“能动性”产生的背景 | 第11-12页 |
·古代罗马的裁判官告示体现的“能动性” | 第12-14页 |
·裁判官告示的内容、种类及效力 | 第12-13页 |
·裁判官告示所体现的“能动性” | 第13-14页 |
·古代罗马的程式诉讼体现的“能动性” | 第14-17页 |
·程式诉讼的程式组成及基本程序 | 第14-15页 |
·程式诉讼体现的“能动性” | 第15-17页 |
·古代罗马的令状体现的“能动性” | 第17-20页 |
·令状的内容和程序 | 第17-18页 |
·令状所体现的“能动性”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古代中国法官的“能动性” | 第20-30页 |
·古代中国法官“能动性”产生的背景 | 第20页 |
·古代中国法官“能动性”方式 | 第20-27页 |
·从判词看法官的“能动性” | 第20-25页 |
·法官完全摒弃律法判案 | 第21-22页 |
·法官变通律法判案 | 第22-24页 |
·法官补充律法判案 | 第24-25页 |
·从比附推理看法官的“能动性” | 第25-27页 |
·古代中国法官发挥“能动性”的限制 | 第27-30页 |
·古代中国法官援法断罪的责任 | 第27-29页 |
·官箴文化对法官“能动性“的限制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官“能动性“的比较分析 | 第30-38页 |
·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官“能动性“模式的比较 | 第30-33页 |
·古代罗马和古代中国法官判案依据不同 | 第30-31页 |
·古代罗马和古代中国法官审理案件受限定的方式不同 | 第31-32页 |
·古代罗马和古代中国法官所追求的裁判目标不同 | 第32页 |
·古代罗马和古代中国法官“能动性“对法律的影响不同 | 第32-33页 |
·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官“能动性“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古代罗马和古代中国法官“能动性“社会背景差异 | 第33-34页 |
·古代罗马和古代中国法律特性差异 | 第34页 |
·古代罗马和古代中国司法定位差异 | 第34-35页 |
·古代罗马和古代中国法官素质差异 | 第35-37页 |
·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官“能动性“发展规律上的比较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关于当代我国法官“能动性”的思考 | 第38-42页 |
·关于当代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思考 | 第38-40页 |
·关于当代我国法官造法的思考 | 第40-42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