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序论 | 第1-16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概述 | 第11-12页 |
| ·PC to PC 的 IP 电话的商业价值 | 第12-13页 |
| ·现有 PC-PC 的 IP 电话的优缺点 | 第13页 |
| ·课题特色 | 第13-15页 |
| ·开发过程概述及论文组成 | 第15-16页 |
| 2. IP 电话技术的原理与协议标准 | 第16-26页 |
| ·VoIP 的概念 | 第16-17页 |
| ·IP 电话原理 | 第17页 |
| ·IP 电话的实现 | 第17-19页 |
| ·IP 电话技术相关标准组织 | 第19页 |
| ·IP 电话技术相关协议标准 | 第19-26页 |
| ·H.323 协议 | 第19-25页 |
| ·会话初始化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 | 第25-26页 |
| 3. 音频操作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 | 第26-36页 |
| ·分组语音技术 | 第26-27页 |
| ·语音数字化技术 | 第27页 |
| ·时延与连续性的考虑 | 第27-28页 |
| ·静音压缩技术 | 第28页 |
| ·语音抖动处理技术 | 第28-29页 |
| ·回声消除技术 | 第29-30页 |
| ·语音编解码技术 | 第30-35页 |
| ·常用的编解码算法 | 第30-31页 |
| ·G.729A 编解码器概述 | 第31-32页 |
| ·G.729A 编解码器的工作流程 | 第32-35页 |
| ·IP Phone 的服务质量(QoS) | 第35-36页 |
| 4. PC to PC 电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6-69页 |
| ·PC to PC 电话的系统结构 | 第36-39页 |
| ·语音的网络传输 | 第39-46页 |
| ·语音传输的工作流程 | 第39-40页 |
| ·Windows 的多线程同步机制的应用 | 第40-41页 |
| ·套接字 Windows Sockets 简介 | 第41-44页 |
| ·语音数据网络传输的实现 | 第44-46页 |
| ·音频功能简介 | 第46-53页 |
| ·低层音频服务的实现 | 第47-48页 |
| ·查询音频设备 | 第48页 |
| ·打开/关闭音频设备驱动程序 | 第48-49页 |
| ·音频格式的设定 | 第49-50页 |
| ·分配/准备音频缓冲区 | 第50-52页 |
| ·管理音频缓冲区 | 第52-53页 |
| ·音频录制与播放的编程实现 | 第53-59页 |
| ·音频采集、录制的实现过程 | 第53-55页 |
| ·音频采集中的消息处理过程 | 第55-57页 |
| ·音频播放的主要过程 | 第57-58页 |
| ·音频播放中的消息处理过程 | 第58-59页 |
| ·语音编解码的具体实现 | 第59-63页 |
| ·音频压缩解压缩的工作流程 | 第59-60页 |
| ·缓冲区设置及编解码器的参数设置 | 第60-63页 |
| ·系统实现的界面及功能介绍 | 第63-69页 |
| 5. 辅助模块设计 | 第69-79页 |
| ·多方音频会议的设计与实现 | 第69-76页 |
| ·多方音频会议和留言功能的特点 | 第69-70页 |
| ·多方会议的设计思想 | 第70-71页 |
| ·多方会议的具体实现 | 第71-74页 |
| ·多方会议的界面 | 第74-76页 |
| ·用户留言的设计与实现 | 第76-79页 |
| ·留言功能设计思想 | 第76页 |
| ·留言功能的设计实现 | 第76-79页 |
| 6. 语音质量测试 | 第79-85页 |
| ·改善语音质量的措施 | 第79-80页 |
| ·语音质量测试结果 | 第80-81页 |
| ·采用优化了的参数设置 | 第80页 |
| ·改变缓冲区的设置 | 第80页 |
| ·改变语音录制、播放缓冲区的设置 | 第80-81页 |
| ·改变语音包中语音帧的个数 | 第81页 |
| ·软件测试实录 | 第81-83页 |
| ·实验结论总结 | 第83-85页 |
| 7. 系统评测及展望 | 第85-88页 |
| ·技术方面的改进 | 第85-86页 |
| ·功能方面的改进 | 第86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86页 |
| ·发展方向 | 第86-88页 |
| 结论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