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20页 |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新兴工业城市 | 第11-12页 |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的对象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课题研究的基础与方法 | 第16-18页 |
·课题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论文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 | 第18-20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8页 |
·论文基本框架 | 第18-20页 |
2. 城市休闲与城市公共空间 | 第20-29页 |
·城市休闲理论 | 第20-23页 |
·休闲时代来临 | 第20-21页 |
·中西方传统休闲特征与休闲方式 | 第21-22页 |
·休闲的功能 | 第22-23页 |
·城市公共空间 | 第23-27页 |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要点 | 第23-24页 |
·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 | 第24-27页 |
·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3. 包头市公共休闲空间使用主体特性分析 | 第29-45页 |
·包头市人口构成及其特性 | 第29-34页 |
·汉族人口占绝大比重,人口密度低 | 第29-30页 |
·移民城市 | 第30-31页 |
·城市居民就业依托大型工业企业 | 第31-32页 |
·城市居民老龄化 | 第32-33页 |
·欠发达地区人员流入 | 第33-34页 |
·包头城市居民与城市文化 | 第34-37页 |
·多元移民文化 | 第34-36页 |
·浓郁北方特色 | 第36-37页 |
·不同主体对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需要 | 第37-44页 |
·市民对公共休闲空间的需要 | 第37-39页 |
·不同使用群体对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需要 | 第39-42页 |
·城市开发决策主体的需要 | 第42-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4. 包头市公共休闲广场使用方式特性分析 | 第45-63页 |
·包头市公共休闲广场数量与规模特性分析 | 第45-47页 |
·包头市现有休闲广场数量 | 第45-46页 |
·包头市现有休闲广场规模 | 第46-47页 |
·包头市公共休闲广场空间特性分析 | 第47-52页 |
·休闲广场分布不均衡 | 第47-50页 |
·休闲广场规模偏大 | 第50页 |
·休闲广场使用率较低 | 第50-52页 |
·包头市公共休闲广场使用时间特性分析 | 第52-55页 |
·公共休闲广场使用的时段性 | 第52-54页 |
·公共休闲广场使用的季节性 | 第54-55页 |
·包头市公共休闲广场功能特性分析 | 第55-62页 |
·休闲广场应积极承载、支持市民使用性活动 | 第55-57页 |
·休闲广场更注重实用性 | 第57-59页 |
·休闲广场要与城市工业旅游相结合 | 第59-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5. 包头市民对公共休闲广场特性的评价分析 | 第63-75页 |
·包头市民对城市总体印象分析 | 第63-65页 |
·包头市民对公共休闲广场物质环境的评价 | 第65-70页 |
·水体景观 | 第65-67页 |
·植物景观 | 第67-68页 |
·文体娱乐设施与休息设施 | 第68-70页 |
·地面铺装 | 第70页 |
·包头市民对公共休闲广场心理环境的评价 | 第70-73页 |
·城市个性 | 第70-72页 |
·城市精神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5页 |
6. 对包头市“最有特色”的公共休闲广场的调研与分析 | 第75-109页 |
·银河广场 | 第75-79页 |
·广场物质环境 | 第76-78页 |
·广场心理环境-特色分析 | 第78-79页 |
·阿尔丁广场 | 第79-81页 |
·广场物质环境 | 第79-80页 |
·广场心理环境 | 第80-81页 |
·友谊广场 | 第81-105页 |
·广场服务半径 | 第82-85页 |
·广场物质及心理环境 | 第85-89页 |
·广场活动场地分析 | 第89-104页 |
·友谊广场改建建议 | 第104-105页 |
·三个城市广场比较分析 | 第105-108页 |
·广场服务半径 | 第105-106页 |
·广场活动区域 | 第106-107页 |
·广场心理环境 | 第107-108页 |
·小结 | 第108-10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5页 |
·主要结论 | 第109-113页 |
·城市性质不同是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特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 第109页 |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要满足使用主体心理、文化需求-体现多元的移民城市文化 | 第109-110页 |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布局上要均匀分布,450m~900m是较为合理的服务半径 | 第110-111页 |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要合理划分活动区域,增强市民休闲活动的选择性 | 第111页 |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功能上要注重市民的使用性需求 | 第111-112页 |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要强化工业城市形象 | 第112-113页 |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附录 | 第119-129页 |
附录Ⅰ:包头市现有城市广场概况一览表 | 第119-122页 |
附录Ⅱ:包头市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印象调查 | 第122-126页 |
附录Ⅲ:包头市友谊广场使用状况调查 | 第126-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