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研究--利港电厂三期等送出工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电磁环境影响研究 | 第12页 |
| ·声环境影响研究 | 第12页 |
| ·超高压环境影响研究展望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研究项目概述 | 第14-22页 |
| ·项目地理位置 | 第14-16页 |
| ·项目基本组成及建设规模 | 第16页 |
| ·昆太开关站 | 第16-18页 |
| ·昆太开关站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第16页 |
| ·周围环境的现场调查概况 | 第16-18页 |
| ·输电线路 | 第18-22页 |
| ·利港电厂—梅里变线路 | 第18-19页 |
| ·华能太仓电厂—车坊变线路 | 第19页 |
| ·太仓环保电厂—昆太变段线路 | 第19-20页 |
| ·太仓环保电厂—昆太变—徐行变线路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确定研究的环境污染因子及保护目标 | 第22-27页 |
| ·污染因子识别 | 第22页 |
| ·环境保护目标 | 第22-23页 |
| ·研究范围 | 第23-24页 |
| ·开关站 | 第24页 |
| ·输电线路 | 第24页 |
| ·研究等级 | 第24-25页 |
|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 第24页 |
| ·噪声 | 第24-25页 |
| ·水体 | 第25页 |
| ·施工期 | 第25页 |
| ·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 第25-27页 |
| ·昆太开关站 | 第25页 |
| ·输电线路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研究区环境质量现状 | 第27-31页 |
| ·自然环境 | 第27-31页 |
| ·气象 | 第27页 |
| ·水文 | 第27-28页 |
| ·地形地貌 | 第28-29页 |
| ·生态环境 | 第29页 |
| ·风景名胜区 | 第29-30页 |
| ·总体环境质量现状 | 第30-31页 |
| 第五章 运行期电磁环境影响研究 | 第31-59页 |
| ·电磁场环境影响研究 | 第31-59页 |
|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 | 第31-35页 |
| ·电磁环境预测评价 | 第35-54页 |
|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第54-59页 |
| 第六章 声、水环境影响研究 | 第59-63页 |
| ·声环境影响研究 | 第59-62页 |
|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 第59-60页 |
| ·昆太开关站 | 第60-61页 |
| ·输电线路 | 第61-62页 |
| ·水环境影响研究 | 第62-63页 |
| 第七章 路径选择合理性研究 | 第63-65页 |
| ·路径选择合理性分析 | 第63-65页 |
| 华能太仓电厂—车坊变线路 | 第63-64页 |
| 张家港变—昆太变线路 | 第64-65页 |
| 第八章 生态、景观环境影响研究 | 第65-67页 |
| ·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 第65-66页 |
| ·开关站 | 第65页 |
| ·输电线路 | 第65-66页 |
| ·景观影响 | 第66-67页 |
| 第九章 风险评价 | 第67-68页 |
| ·事故源项分析 | 第67页 |
| ·环境风险分析 | 第67-68页 |
| 第十章 环境治理计划及减缓措施的设计 | 第68-72页 |
| ·输电线路 | 第68-69页 |
| ·规划设计阶段 | 第68-69页 |
| ·施工阶段 | 第69页 |
| ·运行阶段 | 第69页 |
| ·开关站 | 第69-71页 |
| ·电磁污染防治对策 | 第69-70页 |
| ·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 第70页 |
| ·施工期环保防治措施 | 第70-71页 |
| ·拆迁安置 | 第71-72页 |
| 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2-75页 |
| ·站址路径选择合理性 | 第72页 |
|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 第72页 |
|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 第72-73页 |
| ·开关站(远景变电所) | 第72页 |
| ·输电线路 | 第72-73页 |
| ·声环境影响评价 | 第73页 |
| ·生态环境影响 | 第73-74页 |
| ·建议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