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苜蓿无性扦插繁殖法 | 第11页 |
·多叶型苜蓿多叶表达特性 | 第11-12页 |
·多叶型苜蓿多叶性状表达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生产性能 | 第13-14页 |
·生理性能 | 第14-15页 |
·品质特性 | 第15-16页 |
·参试品种特性、生态学描述与抗性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多叶苜蓿研究动态 | 第19-22页 |
第二章 试验设计和方法 | 第22-25页 |
·自然概况 | 第22页 |
·试验设计 | 第22-23页 |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23-24页 |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多叶型苜蓿品种扦插后生物学性状比较 | 第25-37页 |
·多叶型苜蓿复叶的形态特征 | 第25页 |
·不同苜蓿品种的扦插成活率 | 第25-26页 |
·不同苜蓿品种扦插后的多叶性状比较及其稳定性分析 | 第26-28页 |
·不同苜蓿品种扦插后的多叶性状动态分析 | 第28-31页 |
·不同苜蓿品种扦插后的经济性能比较 | 第31-35页 |
·不同苜蓿品种扦插后的综合性能比较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扦插后多叶型苜蓿品种与其母株群体的生物学性状比较 | 第37-43页 |
·生育期比较 | 第37页 |
·多叶性状比较 | 第37-38页 |
·株高生长动态比较 | 第38-39页 |
·植物学性状比较 | 第39-40页 |
·茎叶比和鲜干比 | 第40-41页 |
·经济产量比较 | 第41页 |
·光合特性比较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3-45页 |
·主要结论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