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导言 | 第8-13页 |
第一章 在人民叙事伦理的洪流中 | 第13-23页 |
第一节 《夜路》时期的模式 | 第13-16页 |
第二节 初试“犯规” | 第16-19页 |
第三节 知青扎根的另一种理由 | 第19-23页 |
第二章 走向人性深处——个体叙事伦理的深入 | 第23-28页 |
第一节 女性身体的多重蕴义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传统”与“现代”间的伦理取舍 | 第25-28页 |
第三章 一言难尽《玫瑰门》——个体伦理的“消解” | 第28-35页 |
第一节 个体伦理实践的失败 | 第29-31页 |
第二节 叙述视角产生的意义 | 第31-35页 |
第四章 寻找心灵的栖息地——个体伦理的“建构” | 第35-39页 |
第一节 “心灵花园”的建构 | 第35-37页 |
第二节 90年代与“乌托邦” | 第37-39页 |
第五章 人民叙事伦理与个体叙事伦理间的平衡 | 第39-46页 |
第一节 解读三种信仰 | 第39-40页 |
第二节 “重写”的发现 | 第40-43页 |
第三节 寻求两种叙事伦理的平衡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附录一 铁凝作品年表 | 第48-50页 |
附录二 铁凝年表及主要获奖情况 | 第50-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