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概述 | 第10-15页 |
·我国煤矿水害概述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内容、方法、目标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目标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承压水体上开采底板突水影响因素分析 | 第15-21页 |
·底板含水层的水压力 | 第15-16页 |
·底板岩性组合 | 第16-18页 |
·地质构造 | 第18-19页 |
·矿山压力 | 第19-20页 |
·石灰岩岩溶含水层富水性 | 第20页 |
·工作面开采空间及开采方法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页 |
3 承压水体上开采底板破坏理论分析 | 第21-45页 |
·岩石破坏准则 | 第22-25页 |
·岩石破坏类型 | 第22页 |
·岩石破坏准则 | 第22-25页 |
·采场周围岩体应力与破坏区计算 | 第25-29页 |
·采场周围岩体应力计算 | 第25-27页 |
·采场端部岩体破坏区计算 | 第27-29页 |
·底板岩体破坏深度计算 | 第29-36页 |
·长壁工作面底板岩体破坏深度计算 | 第29-34页 |
·塑性理论计算底板岩体破坏深度 | 第34-36页 |
·岩体应力向深部传播特征 | 第36-37页 |
·底板突水极限压力计算 | 第37-43页 |
·正常开采工作面底板突水极限压力计算 | 第37-42页 |
·遇断层时底板突水极限压力计算 | 第42-43页 |
·朱庄煤矿6~#煤开采底板突水预测的理论分析 | 第43-45页 |
·工作面底板岩体破坏深度计算 | 第43-44页 |
·正常开采底板突水预测 | 第44-45页 |
·遇断层时底板突水性预测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页 |
4 承压水体上开采底板突水相似模拟 | 第45-56页 |
·相似模拟的理论基础 | 第45-47页 |
·相似模型建构 | 第47-49页 |
·相似材料及配比参数 | 第47-48页 |
·模型加载及水压模拟 | 第48-49页 |
·测试方法及试验过程 | 第49页 |
·顶板岩层应力分布规律 | 第49-50页 |
·底板岩层应力分布规律 | 第50-51页 |
·底板岩层变形移动特征 | 第51-52页 |
·底板岩层破坏过程与破坏特征 | 第52-53页 |
·底板岩层变形破坏规律 | 第53-55页 |
·底板岩层破坏的水平分段规律 | 第53-54页 |
·底板岩层破坏的垂直分段规律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5 承压水体上开采数值模拟计算 | 第56-73页 |
·概述 | 第56页 |
·ANSYS软件简介 | 第56-57页 |
·有限元基本原理 | 第57-60页 |
·ANSYS模拟的两种处理 | 第60-61页 |
·采空区矸石的处理 | 第60-61页 |
·断层带的处理 | 第61页 |
·计算方案与模拟计算过程 | 第61-62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2-72页 |
·推进35m时煤层底板不同深度岩层破坏及应力分布规律 | 第62-65页 |
·推进60m时煤层底板不同深度岩层破坏及应力分布规律 | 第65-68页 |
·推进120m时煤层底板不同深度岩层破坏及应力分布规律 | 第68-71页 |
·推进200m时煤层底板不同深度岩层破坏及应力分布规律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6 底板突水预测方法与防治措施 | 第73-98页 |
·底板突水预测方法 | 第73-91页 |
·底板突水系数法 | 第73页 |
·阻水系数法 | 第73页 |
·经验公式法 | 第73-74页 |
·六层煤底板赋水性、突水危险性物理勘探 | 第74-91页 |
·底板突水防治措施 | 第91-92页 |
·注浆加固与改造底板隔水岩性 | 第91页 |
·疏降底板含水层水压 | 第91页 |
·朱庄煤矿防治水方案的确定 | 第91-92页 |
·治理技术措施及工艺 | 第92-98页 |
·注浆范围及深度(附图表) | 第92-93页 |
·注浆参数 | 第93页 |
·开采期间防突水应急措施 | 第93-98页 |
·治理效果 | 第98页 |
·小结 | 第98页 |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98-101页 |
·主要结论 | 第98-100页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