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语表 | 第1-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 库源关系与源叶光合作用 | 第13-14页 |
·果实 | 第13-14页 |
·库源比 | 第14页 |
2 库源关系与源叶碳水化合物代谢 | 第14-18页 |
·源叶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 | 第16页 |
·库源关系中源叶碳水化合物代谢变化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第16-18页 |
3 库源关系与源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变化 | 第18-19页 |
·叶绿素 | 第18页 |
·叶绿素荧光 | 第18-19页 |
4 库源关系与RuBP羧化及再生 | 第19页 |
5 库源关系中源叶激素变化与光合作用 | 第19-20页 |
6 库源关系中光合作用的调控机制 | 第20-21页 |
·反馈抑制假说 | 第20页 |
·产物抑制阈值观点 | 第20-21页 |
·气孔开张为启动因子、叶片温度为作用因子假说 | 第21页 |
7 本项研究的目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桃库源关系中源叶气孔导度和叶片温度对其净光合速率的调节 | 第22-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6页 |
·果实发育不同阶段库源关系改变对源叶平均净光合速率及相关生理反应的影响 | 第25-26页 |
·源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片温度和胞间CO_2浓度的日变化 | 第26-31页 |
·源叶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片温度之间关系 | 第31页 |
·去果对桃源叶羧化效率的影响 | 第31-36页 |
3 讨论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去果对桃源叶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日变化的影响 | 第39-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试材处理及取样 | 第40页 |
·可溶性糖和淀粉的提取及测定 | 第40-41页 |
·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酶的酶液制备及其活性测定 | 第41-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源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日变化 | 第42-45页 |
·源叶中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日变化 | 第45-47页 |
·源叶中山梨醇、蔗糖和淀粉含量与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 第47-48页 |
3 讨论 | 第48-50页 |
·源叶中光合末端产物积累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第48页 |
·源叶中光合末端产物积累的酶学调控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桃源叶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昼夜变化与去果降低库强对其影响 | 第50-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5页 |
·源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昼夜变化 | 第51-54页 |
·源叶中与可溶性糖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昼夜变化 | 第54页 |
·源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 第54-55页 |
3 讨论 | 第55-58页 |
·源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昼夜变化及其酶学调控 | 第55-56页 |
·源叶中光合产物积累不是其光合效率下降的直接原因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桃库源关系中源叶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日变化 | 第58-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0-69页 |
·源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片温度的日变化 | 第60-63页 |
·源叶F_o、F_m、F_v/F_m和F_v/F_o的日变化 | 第63页 |
·源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日变化 | 第63-65页 |
·源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片温度和Fv/Fm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65页 |
·源叶净光合速率对气孔导度和山梨醇以及淀粉含量的响应 | 第65-69页 |
3 讨论 | 第69-72页 |
·库源关系改变对源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69页 |
·库源关系改变对源叶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 第69页 |
·源叶的气孔导度和叶片温度对其净光合速率的调节 | 第69-70页 |
·源叶中山梨醇和淀粉可能参与了气孔调节 | 第70-72页 |
第六章 结论、讨论与展望 | 第72-76页 |
1 结论 | 第72-73页 |
2 讨论 | 第73-74页 |
3 展望 | 第74-76页 |
·气孔运动机制 | 第74页 |
·叶片温度对光合作用的调控作用 | 第74-75页 |
·抗氧化系统的变化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个人简历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