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德育途径方法借鉴研究
| 文献综述 | 第1-11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一、美国学校德育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 第12-20页 |
| (一) 美国学校德育历史上的两次重大改革 | 第12-13页 |
| (二) 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 | 第13-20页 |
| 1、政治性 | 第13-16页 |
| 2、实效性 | 第16-18页 |
| 3、科学性 | 第18-20页 |
| 二、美国学校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 第20-32页 |
| (一) 美国学校德育途径 | 第20-27页 |
| 1、课堂教育 | 第20-22页 |
| 2、生活指导 | 第22-23页 |
| 3、校园活动 | 第23-24页 |
| 4、社会活动 | 第24-25页 |
| 5、宗教 | 第25-26页 |
| 6、大众传媒与公共环境熏陶 | 第26-27页 |
| 7、家庭教育 | 第27页 |
| (二) 美国学校德育方法 | 第27-30页 |
| 1、正面灌输与隐性灌输相结合 | 第28-29页 |
| 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 第29页 |
| 3、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结合 | 第29-30页 |
| (三) 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 1、个人主义价值观导致学校教育工作保守化 | 第30-31页 |
| 2、缺乏完整的德育系统,学校德育无法达到协调统一 | 第31-32页 |
| 三、中美学校德育途径方法的异同比较 | 第32-35页 |
| (一) 中美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共性分析 | 第32-33页 |
| 1、开设德育课程,以课堂讲授为学校德育的基本方式 | 第32页 |
| 2、注重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 第32-33页 |
| 3、具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途径 | 第33页 |
| (二) 中美学校德育途径方法的异性分析 | 第33-35页 |
| 1、关于课堂教学形式和非课堂教学形式的德育途径 | 第33-34页 |
| 2、关于直接灌输式与间接渗透式教育方法 | 第34-35页 |
| 四、美国学校德育途径与方法的借鉴 | 第35-50页 |
| (一) 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 1、德育目标定位的缺陷 | 第35-36页 |
| 2、德育内容的失范 | 第36-37页 |
| 3、德育途径方法的陈旧封闭 | 第37页 |
| 4、德育工作者素质良莠不齐 | 第37页 |
| (二) 借鉴 | 第37-50页 |
| 1、培养民族精神 | 第38-39页 |
| 2、注重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 | 第39-42页 |
| 3、注重层次性原则 | 第42-44页 |
| 4、加强系统的德育研究和理论建设 | 第44-46页 |
| 5、德育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 第46-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