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防卫若干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1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第2章 特殊防卫立法考察 | 第12-15页 |
| ·大陆法系立法 | 第12-13页 |
| ·德国立法 | 第12页 |
| ·法国立法 | 第12-13页 |
| ·日本立法 | 第13页 |
| ·普通法系立法 | 第13-14页 |
| ·英国立法 | 第13页 |
| ·美国立法 | 第13-14页 |
| ·中国立法 | 第14页 |
| ·中国古代立法 | 第14页 |
| ·中国现代立法 | 第14页 |
| ·立法考察的结论 | 第14-15页 |
| 第3章 特殊防卫的称谓之争 | 第15-21页 |
| ·各种称谓概述 | 第15-18页 |
| ·关于特殊防卫的称谓概说 | 第15页 |
| ·对上述学说的评述 | 第15-18页 |
| ·最佳的选择:特殊防卫 | 第18-19页 |
| ·特殊防卫的具体表现 | 第19-21页 |
| 第4章 关于特殊防卫的存废之争 | 第21-34页 |
| ·肯定说 | 第21-22页 |
| ·否定说 | 第22-25页 |
| ·本文的观点 | 第25-34页 |
| ·对否定说的评述 | 第25-28页 |
| ·特殊防卫的立法存在充分的理论依据 | 第28-30页 |
| ·特殊防卫的确立具有积极的法律价值 | 第30-32页 |
| ·特殊防卫确立的必要性 | 第32-34页 |
| 第5章 特殊防卫利的适用条件 | 第34-37页 |
| ·特殊防卫适用要件概说 | 第34-35页 |
| ·特殊防卫适用要件学说概述 | 第34页 |
| ·对上述学说的评价 | 第34-35页 |
| ·前提条件:存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 第35页 |
| ·时间条件: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正在进行 | 第35页 |
| ·对象条件: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的人身 | 第35-36页 |
| ·范围条件:必须是刑法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 | 第36页 |
| ·主观条件:防卫目的正当 | 第36-37页 |
| 第6章 特殊防卫在司法实践中的困惑与立法建议 | 第37-44页 |
| ·困惑概述 | 第37-43页 |
| ·困惑之一:行凶的理解 | 第37-38页 |
| ·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的理解 | 第38-40页 |
| ·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理解 | 第40-41页 |
| ·困惑之三:防卫限度的必要性 | 第41-42页 |
| ·困惑之四:举证责任的承担 | 第42-43页 |
| ·立法建议 | 第43-44页 |
| ·将“行凶”和“不属于防卫过当”两处删除 | 第43页 |
| ·明确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的内容 | 第43页 |
| ·明确“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内容 | 第43页 |
| ·明确规定防卫人在主观上对正当防卫的认识 | 第43页 |
| ·明确规定防卫人的证明责任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