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插图索引 | 第9-11页 |
| 表格索引 | 第11-12页 |
| 缩略词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3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 ·分组交换概述 | 第13-14页 |
| ·路由器组成 | 第14-15页 |
| ·交换结构设计问题 | 第15-16页 |
| ·研究现状 | 第16-34页 |
| ·输入队列结构 | 第16-28页 |
| ·输入输出组合队列结构 | 第28-31页 |
| ·扩展的结构 | 第31-34页 |
| ·研究内容 | 第34-37页 |
| 第二章 DPS 交换结构 | 第37-45页 |
| ·交换结构概述 | 第37-39页 |
| ·交换部件的选择 | 第37-38页 |
| ·缓存器位置 | 第38-39页 |
| ·DPS 交换结构 | 第39-42页 |
| ·设计动机 | 第39-40页 |
| ·DPS 交换结构 | 第40页 |
| ·DPS 与CIOQ 的能力差异 | 第40-41页 |
| ·DPS 的可扩展性 | 第41-42页 |
| ·调度模型及调度算法设计 | 第42-43页 |
| ·调度模型 | 第42-43页 |
| ·调度算法设计技术 | 第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DPS 与OQ 的行为等价性 | 第45-55页 |
| ·OQ 交换结构的行为 | 第45-48页 |
| ·OQ 交换结构的性能 | 第45-46页 |
| ·OQ 交换结构的行为 | 第46-48页 |
| ·分路及合路策略 | 第48页 |
| ·调度算法 | 第48-51页 |
| ·DPS-2 的充分性 | 第51-53页 |
| ·小结 | 第53-55页 |
| 第四章 DPS 的稳定性 | 第55-65页 |
| ·稳定性概念 | 第55-57页 |
| ·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57-58页 |
| ·分析方法概述 | 第57页 |
| ·流体模型 | 第57-58页 |
| ·DPS(D,S)的分路与合路算法 | 第58-59页 |
| ·DPS 稳定性分析 | 第59-64页 |
| ·最大加权匹配算法的稳定性 | 第59-60页 |
| ·随机调度算法的稳定性 | 第60-63页 |
| ·极大匹配算法的稳定性 | 第63-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确保分组延迟的DPS 调度算法 | 第65-77页 |
| ·概述 | 第65页 |
| ·DPS(D,S)的平均时延分析 | 第65-68页 |
| ·时延分析模型 | 第65-67页 |
| ·平均时延估计 | 第67-68页 |
| ·确保分组时延的ROUND-ROBIN 调度算法 | 第68-75页 |
| ·FBRR 算法 | 第70-72页 |
| ·CBRR 算法 | 第72-75页 |
| ·小结 | 第75-77页 |
| 第六章 时隙间迭代的ROUND-ROBIN 调度算法 | 第77-87页 |
| ·研究动机 | 第77-78页 |
| ·ROUND-ROBIN 算法原理 | 第78-80页 |
| ·时隙间迭代策略 | 第80-82页 |
| ·基本的时隙间迭代算法 | 第80-81页 |
| ·算法1 的性能仿真 | 第81-82页 |
| ·ISLOT 算法 | 第82-85页 |
| ·相对公平策略和iSLOT 算法 | 第82页 |
| ·iSLOT 算法的机理分析 | 第82-85页 |
| ·小结 | 第85-87页 |
| 第七章 仿真分析 | 第87-99页 |
| ·仿真环境 | 第87-88页 |
| ·交换机模型 | 第87页 |
| ·流量模型 | 第87-88页 |
| ·性能度量 | 第88页 |
| ·IQ 结构下ISLOT 算法的性能 | 第88-93页 |
| ·iSLOT 算法IQ 下的吞吐率 | 第88-89页 |
| ·延迟-吞吐率性能 | 第89-93页 |
| ·DPS 性能仿真 | 第93-98页 |
| ·DPS(25,s)的性能 | 第93-96页 |
| ·并行度小于2 时的DPS 性能 | 第96-98页 |
| ·小结 | 第98-99页 |
| 第八章 总结 | 第99-101页 |
| ·主要成果 | 第99页 |
| ·与现有成果的比较 | 第99-100页 |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00-101页 |
| 致谢 | 第101-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11页 |
| 个人简历 | 第111-112页 |
|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