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有害植物及其清除论文--杂草论文

不同紫茎泽兰种群耐旱与耐热性的评价及耐热性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前言第13-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7页
 1 紫茎泽兰研究进展第15-21页
   ·紫茎泽兰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第15-21页
 2.植物耐热性研究进展第21-28页
   ·植物耐热研究采用的方法第21-23页
   ·植物对高温胁迫下的响应第23-28页
 3.植物热激蛋白研究进展第28-32页
   ·热激蛋白的种类第28页
   ·植物热激蛋白的特性第28-29页
   ·植物热激蛋白的功能第29-30页
   ·植物热激蛋白分子方面的研究第30-31页
   ·热激蛋白的定位第31-32页
 4.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质谱技术及其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中的应用第32-37页
   ·双向电泳技术第32-33页
   ·质谱技术第33-34页
   ·植物蛋白质数据库第34页
   ·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中的应用第34-37页
第二章 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第37-4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实验材料第38页
   ·实验方法第38-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43页
   ·水分胁迫对不同种群发芽率的影响第40-41页
   ·水分胁迫对不同种群紫茎泽兰萌发抗旱指数的影响第41-42页
   ·水分胁迫对不同种群紫茎泽兰活力指数的影响第42-43页
   ·综合评价第43页
 3 讨论第43-45页
第三章 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耐热性差异的比较分析第45-5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48页
   ·实验材料第47页
   ·实验方法第47-4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8-52页
   ·高温胁迫下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热害指数第48-49页
   ·高温处理后各种群生理指标的变化第49-51页
   ·不同种群紫茎泽兰耐热性综合评价第51-52页
 3 讨论第52-54页
第四章 不同条件下紫茎泽兰各种群耐热性的比较第54-6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实验材料第55页
   ·实验方法第55-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59页
   ·不同叶龄紫茎泽兰各种群耐热性的比较研究第56-58页
   ·不同温度处理下各种群的受害情况第58-59页
   ·高温黑暗处理下各种群的受害情况第59页
 3.讨论第59-61页
第五章 不同耐热性紫茎泽兰种群高温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第61-70页
 1.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3-64页
   ·实验材料第63-64页
 2.结果与分析第64-68页
   ·高温胁迫对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64-65页
   ·高温胁迫对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65页
   ·高温胁迫对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第65-66页
   ·高温胁迫对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第66-67页
   ·高温胁迫对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H_2O_2含量的影响第67-68页
 3.讨论第68-70页
   ·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紫茎泽兰种群的耐热性第68页
   ·不同种群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净光合速率及H_2O_2参数相互协调,共同反映植物对高温胁迫适应能力第68-70页
第六章 高温胁迫对紫茎泽兰叶片蛋白合成的影响第70-75页
 1.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1-72页
   ·实验材料第71页
   ·实验方法第71-72页
 2.结果与分析第72-74页
   ·蛋白提取方法的研究第72-73页
   ·不同温度下紫茎泽兰蛋白合成的变化第73页
   ·耐热性不同紫茎泽兰种群高温胁迫下蛋白合成的比较研究第73-74页
 3.讨论第74-75页
第七章 不同耐热性紫茎泽兰种群高温胁迫下蛋自表达的比较研究第75-86页
 1 材料方法第76-80页
   ·实验材料第76页
   ·实验方法第76-80页
 2.结果与分析第80-84页
   ·高温胁迫下不同耐性种群蛋白变化的比较研究第80页
   ·高温胁迫下部分蛋白质的确认第80-84页
 3.讨论第84-86页
全文讨论第86-91页
全文结论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11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策略培训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对英语听力能力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UML表示的数字城市GIS图形库建模及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