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国民经济计划及其管理论文--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论文

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部分 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导论第9-23页
 一、委托代理关系概述第9-15页
  (一) 委托代理关系的含义、特征及构成条件第9-13页
  (二) 委托代理的产生第13-15页
 二、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第15-17页
  (一) 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应满足的要件第15-16页
  (二)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的实质第16页
  (三) 不应否定中央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第16-17页
 三、改革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的必要性第17-23页
  (一)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第17-18页
  (二) 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第18-19页
  (三) 明晰产权关系的需要第19-20页
  (四) 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第20-21页
  (五)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第21-23页
第二部分 西方委托代理理论与我国的国有资产委托代理第23-31页
 一、西方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观点第23-26页
  (一) 基本假设第23页
  (二) 委托代理理论主要内容第23-26页
 二、我国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第26-31页
  (一) 我国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关系第27-29页
  (二) 国有产权的行政代理及其代理成本第29-31页
第三部分 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的现状分析第31-44页
 一、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的几次调整第31-34页
  (一)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初期(建国初期-1993年)第31-32页
  (二)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改革探索时期(1993年-2002年)第32-34页
  (三) 全面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新时期(2003年-2005年第34页
 二、我国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第34-36页
  (一) 行政代理第34-35页
  (二) 行政委托第35页
  (三) 以政治程序和行政层级为中介第35-36页
  (四) 行政干预过多第36页
 三、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第36-44页
  (一) 产权关系没有理顺,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第36-38页
  (二) 地方政府的责、权、利不统一,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低下第38-41页
  (三) 国有资产管理的无效率第41-42页
  (四) 缺乏一种中央与地方的双向监督机制第42-43页
  (五)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的相关法律不规范第43-44页
第四部分 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改革的对策建议第44-59页
 一、经营权委托代理转向所有者层次的委托代理第45-48页
  (一) 国家所有是前提第46-47页
  (二) 所有者层次委托代理的实现形式第47-48页
 二、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国有资产的权责边界第48-50页
 三、协调和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在国有资产管理上的利益关系第50页
 四、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创新第50-52页
 五、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构建第52-54页
  (一) 国家统一所有原则第52页
  (二) 分级行使出资人职责原则第52-53页
  (三) 权、责、利统一原则第53页
  (四) 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原则第53页
  (五) 政府与企业职能分开原则第53-54页
  (六) 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原则第54页
 六、改革产权监管,加强中央与地方双向监督第54-56页
  (一) 建立中央与地方的双向监督机制第55-56页
  (二) 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政府的监督第56页
 七、以法律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第56-59页
第五部分 改革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应注意的问题第59-68页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问题第59-63页
  (一) 编制层次第60页
  (二) 编制主体第60-61页
  (三) 预算平衡第61-62页
  (四) 预算政策第62-63页
 二、政府间事权的界定问题第63-65页
 三、防范国有资产交易性流失问题第65-66页
 四、防止国有资产分布不平衡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后记第71-72页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第72页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模式选择与财政政策
下一篇: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临床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