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和特点 | 第11-16页 |
第一节 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 第13-16页 |
第二章 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 第16-20页 |
第一节 环境容量的有限性 | 第16页 |
第二节 社会生活原因 | 第16页 |
第三节 经济原因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绿色消费浪潮 | 第17-18页 |
第五节 各国环境标准差异 | 第18页 |
第六节 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 | 第18-19页 |
第七节 国际公约的发展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绿色贸易壁垒的法理分析 | 第20-24页 |
第一节 绿色贸易壁垒的性质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绿色贸易壁垒的双重性 | 第21-24页 |
第四章 绿色贸易壁垒实施限度 | 第24-35页 |
第一节 国际贸易基本规则与“环境例外”措施的相互关系 | 第24-27页 |
第二节 实施环境例外措施的基本条件 | 第27-31页 |
第三节 实施环境例外措施的基本规则 | 第31-34页 |
第四节 环境例外措施与贸易保护手段的判定程序 | 第34-35页 |
第五章 我们国家应采取的对策 | 第35-42页 |
第一节 积极参加多边贸易体制内的环境贸易谈判 | 第36-37页 |
第二节 熟悉并运用 WTO争端解决机制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提高企业政府与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 第38页 |
第四节 充分重视非政府组织的行为和作用 | 第38页 |
第五节 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标准 | 第38-39页 |
第六节 实行严格的环境检疫制度 | 第39页 |
第七节 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 第39-40页 |
第八节 大力开发环境标志产品 | 第40页 |
第九节 完善配套法规加强宏观管理 | 第40-41页 |
第十节 建立国外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 | 第41页 |
第十一节 建立我国的绿色贸易“门槛”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