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1-30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 二、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 三、有关研究综述 | 第17-24页 |
| (一) 关于我国身份制社会和教师身份的讨论 | 第18-19页 |
| (二) 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任用制度的讨论 | 第19-21页 |
| (三) 对美国和日本中小学教师任用的研究 | 第21-23页 |
| (四) 对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教师任用的研究 | 第23-24页 |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24-29页 |
| 五、本文的框架结构 | 第29-30页 |
| 第二部分 中小学教师身份的确立 | 第30-71页 |
|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身份的转变及其困境 | 第30-48页 |
| (一) 我国身份制体系中的中小学教师 | 第30-32页 |
| (二)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对中小学教师身份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三) 我国教育政策法规对中小学教师身份的抉择 | 第33-35页 |
| (四)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身份的困境 | 第35-48页 |
| 二、部分国家和地区中小学教师身份的比较 | 第48-58页 |
| (一) 美国中小学教师的身份 | 第48-49页 |
| (二) 日本中小学教师的身份 | 第49-51页 |
| (三) 我国港、澳、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身份 | 第51-55页 |
| (四) 中美日及两岸四地中小学教师身份的比较 | 第55-58页 |
| 三、影响中小学教师身份的几个职业特性 | 第58-64页 |
| (一) 公务性 | 第58-60页 |
| (二) 专业性 | 第60-62页 |
| (三) 公益性 | 第62-64页 |
| 四、中小学教师身份的划分 | 第64-66页 |
| (一) 政府侧重于教师身份的公务性还是专业性 | 第64-65页 |
| (二) 政府机关任用还是学校任用 | 第65页 |
| (三) 就职于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学校 | 第65-66页 |
| 五、合理确立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身份 | 第66-71页 |
| (一) 我国学者对中小学教师身份的讨论 | 第66-68页 |
| (二) 改革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合理身份 | 第68-71页 |
| 第三部分 中小学教师任用制度的设计与完善 | 第71-136页 |
|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三大任用制度 | 第71-95页 |
| (一) 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 | 第71-73页 |
| (二) 我国的教师职务制度 | 第73-81页 |
| (三) 我国的教师聘任制度 | 第81-87页 |
| (四) 我国中小学教师任用制度的存在问题 | 第87-95页 |
| 二、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任用制度的考察 | 第95-125页 |
| (一) 美国中小学教师的任用制度 | 第95-104页 |
| (二) 日本中小学教师的任用制度 | 第104-109页 |
| (三) 我国港、澳、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任用制度 | 第109-120页 |
| (四) 部分国家和地区中小学教师任用制度的比较 | 第120-125页 |
| 三、我国中小学教师任用制度的完善 | 第125-136页 |
| (一) 调整三大教师任用制度的结构 | 第125-126页 |
| (二) 重新设计教师资格制度 | 第126-130页 |
| (三) 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特性的聘任制度 | 第130-135页 |
| (四) 取消对中小学教师之行政处分的惩戒方式 | 第135-136页 |
| 第四部分 中小学教师任用纠纷的处理 | 第136-204页 |
| 一、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任用纠纷的法律救济途径 | 第136-174页 |
| (一) 我国教师可利用的法律救济途径概述 | 第136-139页 |
| (二) 处理中小学教师任用纠纷时的法律救济途径 | 第139-166页 |
| (三) 现有法律救济途径在解决中小学教师任用纠纷上的不足 | 第166-174页 |
| 二、部分国家和地区处理中小学教师任用纠纷的制度 | 第174-196页 |
| (一) 美国中小学教师任用纠纷的处理 | 第174-185页 |
| (二) 日本中小学教师任用纠纷的处理 | 第185-187页 |
| (三) 我国港、澳、台地区中小学教师任用纠纷的处理 | 第187-193页 |
| (四) 部分国家和地区中小学教师任用纠纷处理制度的比较 | 第193-196页 |
| 三、构建我国处理中小学教师任用纠纷的救济制度 | 第196-204页 |
| (一) 有关教师资格争议的救济 | 第196-198页 |
| (二) 有关教师聘任争议的救济 | 第198-204页 |
| 结束语 | 第204-207页 |
| 附录 | 第207-2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16-221页 |
| 后记 | 第2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