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21页 |
·下一代网络概述 | 第10-15页 |
·传统电话网 | 第10页 |
·下一代网络的兴起 | 第10-12页 |
·下一代网络是外延广泛的大通信网 | 第12-13页 |
·下一代网络的特点 | 第13-14页 |
·下一代网络的分层 | 第14-15页 |
·软交换网络的出现 | 第15-18页 |
·软交换网络的出现 | 第15-16页 |
·软交换技术给运营商带来的好处 | 第16-18页 |
·发展软交换网络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8-20页 |
·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软交换体系中的设备 | 第21-52页 |
·软交换网络的结构 | 第21-23页 |
·接入层 | 第21-22页 |
·传送层 | 第22页 |
·控制层 | 第22-23页 |
·应用层 | 第23页 |
·软交换设备的特点 | 第23-25页 |
·只提供基本的呼叫接续控制 | 第24页 |
·覆盖范围广 | 第24-25页 |
·灵活的组网能力 | 第25页 |
·可扩展性强 | 第25页 |
·支持各种标准的协议 | 第25页 |
·容量大 | 第25页 |
·软交换设备的主要功能 | 第25-31页 |
·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 | 第26页 |
·业务交换功能 | 第26-27页 |
·协议功能 | 第27页 |
·业务提供功能 | 第27页 |
·互通功能 | 第27-28页 |
·资源管理功能 | 第28页 |
·操作维护功能 | 第28-29页 |
·计费功能 | 第29-30页 |
·认证与授权功能 | 第30页 |
·地址解析及路由功能 | 第30页 |
·语音处理功能 | 第30页 |
·网间接口局功能 | 第30页 |
·与移动业务相关的功能 | 第30-31页 |
·软交换设备与PSTN 交换机的区别 | 第31页 |
·软交换设备与其他网络的互通 | 第31-32页 |
·与PSTN、ISDN、GSM 和CDMA 网络的互通 | 第31-32页 |
·与NO.7 信令网的互通 | 第32页 |
·与H.323 网的互通 | 第32页 |
·与无线市话网络的互通 | 第32页 |
·软交换设备涉及的主要协议 | 第32-35页 |
·软交换设备与媒体网关之间的控制协议 | 第33页 |
·软交换设备间的通信协议 | 第33页 |
·信令网关与软交换设备之间的协议 | 第33-35页 |
·媒体网关 | 第35-40页 |
·媒体网关的概念及分类 | 第35-36页 |
·媒体网关的功能 | 第36-39页 |
·媒体资源服务器 | 第39-40页 |
·信令网关 | 第40-44页 |
·NO.7 信令简介 | 第41-42页 |
·信令网关的功能 | 第42-44页 |
·应用服务器的功能 | 第44-50页 |
·通信功能 | 第45页 |
·计费认证功能 | 第45-46页 |
·应用执行功能 | 第46-48页 |
·应用生成环境 | 第48页 |
·数据支持功能 | 第48-49页 |
·运行维护和管理功能 | 第49-50页 |
·WEB 集成功能 | 第50页 |
·边缘业务网关的功能 | 第50-52页 |
第三章 基于软交换的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 第52-58页 |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要求和目标 | 第52-53页 |
·实现多种异构网络间的无缝融合 | 第52页 |
·对上层的应用业务提供开放的业务访问接口 | 第52页 |
·承载连接控制 | 第52-53页 |
·基于软交换的软件体系 | 第53-54页 |
·各种软件模块的主要功能说明 | 第54-56页 |
·用户接入层和接入适配层 | 第54页 |
·信令消息模块 | 第54页 |
·媒体消息模块 | 第54页 |
·通用呼叫和资源控制层 | 第54-55页 |
·VOIP 库函数模块 | 第55页 |
·应用程序模块 | 第55页 |
·系统管理模块 | 第55页 |
·定时器模块 | 第55页 |
·SIGTRAN 协议栈 | 第55-56页 |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H.248 模块 | 第56页 |
·RTP/RTCP 协议 | 第56页 |
·各种软件模块间的通信机制 | 第56页 |
·信令消息和媒体消息的处理流程 | 第56-58页 |
第四章 VOIP 呼叫路由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8-80页 |
·呼叫路由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功能 | 第58-61页 |
·呼叫路由的概念 | 第58页 |
·呼叫路由在软件体系中的位置 | 第58-59页 |
·呼叫路由模块的主要功能 | 第59-61页 |
·呼叫路由模块的设计 | 第61-67页 |
·呼叫路由模块的整体设计 | 第61页 |
·呼叫路由模块的基本数据结构设计 | 第61-64页 |
·数字映象的设计 | 第64-65页 |
·路由优先权与动态路由的设计 | 第65页 |
·黑白名单的设计 | 第65-66页 |
·号码转换的设计 | 第66-67页 |
·呼叫路由模块的实现 | 第67-78页 |
·呼叫路由树的维护与基本呼叫流程 | 第67-70页 |
·数字映象的实现 | 第70-72页 |
·黑白名单的实现 | 第72-76页 |
·号码转换的实现 | 第76-77页 |
·呼叫路由的总体流程 | 第77-78页 |
·呼叫路由模块的测试 | 第78-80页 |
·测试条件 | 第78页 |
·测试方案 | 第78页 |
·测试规程 | 第78-80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个人简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