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信号在线数据知识化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2页 |
1.1 心电图基本概念 | 第7-11页 |
1.1.1 正常心电图 | 第7-9页 |
1.1.2 异常心电图 | 第9-10页 |
1.1.3 心电图传统临床诊断 | 第10页 |
1.1.4 心电图的临床用途 | 第10-11页 |
1.2 心电图数据分析 | 第11-18页 |
1.2.1 微处理器在心电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2.2 心电图系统应用领域 | 第12-13页 |
1.2.3 心电信号分析方法 | 第13-18页 |
1.3 数据知识化 | 第18-20页 |
1.3.1 数据知识化的产生 | 第18-19页 |
1.3.2 数据知识化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 课题的提出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心电信号的抗干扰 | 第22-32页 |
2.1 心电信号的噪声及其特性 | 第22-25页 |
2.2 工频干扰 | 第25-27页 |
2.3 基线漂移 | 第27-28页 |
2.4 高频干扰 | 第28-32页 |
第三章 心电数据的冗余处理 | 第32-49页 |
3.1 特征选取 | 第32-33页 |
3.2 小波变换基本原理 | 第33-39页 |
3.2.1 数字信号的离散小波变换 | 第34-35页 |
3.2.2 小波变换的等效滤波器 | 第35-36页 |
3.2.3 小波变换的性质 | 第36-39页 |
3.3 心电数据的小波变换检测 | 第39-46页 |
3.3.1 R峰值点的检测 | 第40-43页 |
3.3.2 QRS波群起点和终点检测 | 第43-44页 |
3.3.3 T、P波特征检测 | 第44-46页 |
3.3.4 检测策略 | 第46页 |
3.4 检测结果 | 第46-49页 |
第四章 心电数据的聚类分析 | 第49-64页 |
4.1 聚类分析基本知识 | 第49-54页 |
4.1.1 样品之间相似性描述 | 第50-51页 |
4.1.2 类间的距离度量 | 第51-52页 |
4.1.3 聚类方法 | 第52-54页 |
4.2 聚类分析对象 | 第54-56页 |
4.2.1 分析对象确定 | 第54-56页 |
4.2.2 特征矢量的数据转换 | 第56页 |
4.3 QRS波形聚类分析 | 第56-59页 |
4.3.1 自学习过程 | 第57-58页 |
4.3.2 各段心电信号聚类分析 | 第58-59页 |
4.4 聚类分析算法 | 第59-61页 |
4.5 聚类结果与分析 | 第61-64页 |
第五章 心律失常诊断分析 | 第64-73页 |
5.1 心律失常的分类 | 第64-66页 |
5.2 综合诊断分析 | 第66-69页 |
5.2.1 单独一搏分析 | 第66-68页 |
5.2.2 串诊断 | 第68-69页 |
5.3 诊断算法 | 第69-71页 |
5.4 诊断结果 | 第71-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6页 |
6.1 总结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