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水驱—聚驱后气水交替提高采收率研究--在喇嘛甸油田葡Ⅰ1-2油层的应用

1 引言第1-12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9页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9页
  1.3.1 研究思路第9页
  1.3.2 技术路线第9页
 1.4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第9-12页
2 水驱、聚合物驱及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第12-30页
 2.1 水驱油机理研究第12-16页
  2.1.1 岩石孔隙结构对水驱油的影响第12-13页
  2.1.2 岩石表面润湿性与驱油效率的关系第13页
  2.1.3 油水粘度比与水驱油效率的关系第13-14页
  2.1.4 岩石孔隙中水驱油的微观机理第14页
  2.1.5 油水运动状态的差异性第14-16页
 2.2 聚合物驱油机理研究第16-20页
  2.2.1 流度控制作用第16-17页
  2.2.2 调剖作用第17页
  2.2.3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特性第17-19页
  2.2.4 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因素第19-20页
 2.3 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第20-30页
  2.3.1 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第22-23页
  2.3.2 注气过程中有关物理化学现象及影响因素第23-26页
  2.3.3 影响注气效果的因素第26-30页
3 水驱-聚驱-气水交替驱过程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第30-41页
 3.1 实验物理模型第30-32页
  3.1.1 实验模型第30-31页
  3.1.2 实验仪器第31-32页
 3.2 实验流体及实验方法第32-33页
  3.2.1 实验流体的准备第32页
  3.2.2 实验方法与过程第32-33页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3-40页
  3.3.1 沉积韵律对油层采收率的影响第33-34页
  3.3.2 不同沉积韵律模型驱油实验研究第34-35页
  3.3.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5-40页
 3.4 结论与认识第40-41页
4 实例应用及分析第41-92页
 4.1 喇嘛甸油田葡Ⅰ 1-2油层地质及开发简况第41-43页
  4.1.1 地质概况第41-42页
  4.1.2 开发简况第42-43页
  4.1.3 油田的开发现状第43页
 4.2 试验区三维地质模型网格划分第43-44页
 4.3 基础参数的选择第44-53页
  4.3.1 储层物性参数的获得第44-45页
  4.3.2 油藏流体性质与油藏流体选取第45-53页
 4.4 水驱-聚合物驱过程的模拟第53-66页
  4.4.1 储量计算第53-54页
  4.4.2 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变化第54-66页
 4.5 井组注气开发方案设计第66-67页
 4.6 预测方案模拟计算结果第67-91页
  4.6.1 注气驱预测方案第67页
  4.6.2 单井日注气量20000m~3/d的水气交替注入预测方案第67页
  4.6.3 单井日注气量40000m~3/d的水气交替注入预测方案第67-91页
 4.7 预测方案对比与分析第91-92页
5 研究结论第92-94页
致谢第94-9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95-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并联机构运动仿真平台的开发
下一篇:基于两个振动数的船体线型光顺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