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采用GTM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3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9-11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12页
  1-3-1 级配形式研究第11页
  1-3-2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第11-12页
  1-3-3 沥青混合料高温变形规律及车辙形成机理研究第12页
 §1-4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2-13页
  1-4-1 研究方法:第12页
  1-4-2 技术路线:第12-13页
第二章 沥青混合料级配优化研究第13-36页
 §2-1 概述第13页
 §2-2 沥青混合料现行设计方法研究概况第13-18页
  2-2-1 马歇尔试验方法第13-14页
  2-2-2 与性能相关的法国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第14-15页
  2-2-3 Superpave混合料设计体系第15页
  2-2-4 GTM设计方法:第15-18页
 §2-3 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组成和级配理论第18-20页
  2-3-1 结构组成:第18页
  2-3-2 级配理论第18-20页
 §2-4 试验级配方案设计第20-27页
  2-4-1 原材料的技术性质第20-22页
  2-4-2 试验方案的依据第22-23页
  2-4-3 试验级配方案的确定第23-25页
  2-4-4 试验级配的特征分析第25-27页
 §2-5 最大沥青用量的确定第27-36页
  2-5-1 概述第27页
  2-5-2 AC16-Ⅰ型级配油石比的确定第27-29页
  2-5-3 AC16Ⅰ的GTM试验参数分析第29页
  2-5-4 AK16型最大油石比的确定第29-31页
  2-5-5 AK16的GTM试验参数分析第31页
  2-5-6 五种级配的最大油石比确定第31-34页
  2-5-7 五种级配的GTM试验参数分析第34页
  2-5-8 级配对GTM参数的影响:第34-36页
第三章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及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第36-57页
 §3-1 概述第36页
 §3-2 车辙试验第36-38页
  3-2-1 最大油石比下的车辙试验第36-37页
  3-2-2 车撤试验结果分析第37-38页
 §3.3 级配的影响第38-42页
  3-3-1 概述第38页
  3-3-2 4.75mm通过率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第38页
  3-3-3 变化粗集料用量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第38-39页
  3-3-4 变化细集料用量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第39-41页
  3-3-5 细集料棱角性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第41页
  3-3-6 级配曲线走向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第41-42页
 §3-4 沥青结合料的影响第42-45页
  3-4-1 沥青用量的影响:第42-43页
  3-4-2 沥青粘度的影响第43-44页
  3-4-3 改性沥青的影响:第44-45页
 §3-5 粉油比的影响第45-49页
  3-5-1 概述第45页
  3-5-2 不同粉油比的车辙试验第45页
  3-5-3 动态剪切试验第45-47页
  3-5-4 GTM旋转试验第47-48页
  3-5-5 不同粉油比的沥青胶浆的微观结构分析第48页
  3-5-6 本节结论:第48-49页
 §3-6 体积参数对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第49-51页
  3-6-1 概述第49页
  3-6-2 空隙率对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第49-50页
  3-6-3 矿料间隙率对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第50-51页
 §3-7 压实度的影响第51-53页
  3-7-1 概述第51-52页
  3-7-2 不同压实度对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第52-53页
 §3-8 车辙实验的试验条件及其评价指标合理性的探讨第53-55页
  3-8-1 温度对动稳定度的影响:第53页
  3-8-2 高温车辙评价指标的讨论:第53-55页
 §3-9 抗高温级配范围的划定第55-57页
第四章 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及改善措施第57-62页
 §4-1 高温强度影响因素灰关联分析第57-60页
  4-1-1 概述第57页
  4-1-2 灰关联分析方法第57-58页
  4-1-3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指标与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第58-60页
  4-1-4 本节结论:第60页
 §4-2 提高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措施第60-62页
  4-2-1 概述第60页
  4-2-2 材料第60-61页
  4-2-3 设计第61页
  4-2-4 施工第61-62页
第五章 车撤的形成机理及混合料的高温变形规律第62-66页
 §5-1 概述第62页
 §5-2 车辙的分类第62页
 §5-3 沥青混合料高温变形规律及车辙形成机理第62-64页
  5-3-1 沥青混合料高温变形特性分析第63页
  5-3-2 室内车辙试验进行的混合料变形分析第63-64页
 §5-4 单圆荷载作用下的车辙变形分析:第64-65页
 §5-5 车辙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第65-6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66-67页
 §6-1 结论第66页
 §6-2 建议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人本管理体系及其构成要素研究
下一篇:沿曲线的超奇异积分算子的有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