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SM2的A~2/O工艺机理模型及自动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的现状和意义 | 第7-8页 |
| ·我国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8页 |
|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的发展趋势 | 第8-9页 |
| ·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 | 第9-12页 |
| ·活性污泥法模型简介 | 第9-12页 |
| ·污水处理自动控制发展概述 | 第12-13页 |
| ·国外污水处理厂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污水处理现状 | 第13页 |
| ·污水处理过程的控制策略 | 第13-17页 |
| ·污水处理过程的特点 | 第14页 |
| ·常规控制策略 | 第14-15页 |
| ·最优化控制策略 | 第15-16页 |
| ·智能控制策略 | 第16-17页 |
| ·数学模型对污水处理的意义 | 第17-18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活性污泥法A2/O工艺介绍 | 第19-30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活性污泥法简介 | 第19-20页 |
| ·A2/O工艺介绍 | 第20-28页 |
| ·生物脱氮系统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 ·生物脱氮系统的基本工艺流程 | 第22-23页 |
| ·生物除磷系统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 ·生物除磷系统的基本工艺流程 | 第24页 |
| ·A2/O脱氮除磷工艺简介 | 第24-26页 |
| ·A2/O脱氮除磷工艺的环境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 ·其他活性污泥法工艺简介 | 第28-30页 |
| ·间隙曝气活性污泥(SBR)工艺 | 第28-29页 |
| ·氧化沟工艺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基于ASM2的A2/O机理建模 | 第30-58页 |
| ·引言 | 第30-31页 |
| ·机理模型 | 第30页 |
| ·ASM模型的选取 | 第30-31页 |
| ·ASM2模型 | 第31-38页 |
| ·组分介紹 | 第31-32页 |
| ·ASM2的数学模型 | 第32-38页 |
| ·ASM2模型的简化 | 第38-43页 |
| ·模型简化假设 | 第38-39页 |
| ·模型系数 | 第39-42页 |
| ·简化速率公式 | 第42-43页 |
| ·基于机理的A2/O模型 | 第43-48页 |
| ·模型仿真与分析 | 第48-58页 |
| ·机理仿真分析 | 第48-53页 |
| ·生产异常下的模型变化分析 | 第53-58页 |
| 第四章 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 | 第58-69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无锡污水处理厂工艺 | 第58-60页 |
| ·控制结构 | 第60-61页 |
| ·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 | 第61-62页 |
| ·信号采集 | 第61-62页 |
| ·硬件配备 | 第62页 |
| ·以太网的控制系统网络图 | 第62-63页 |
| ·软件实现 | 第63-68页 |
| ·系统控制要求 | 第63-64页 |
| ·PLC编程 | 第64-65页 |
| ·组态 | 第65-68页 |
| ·应用效果分析 | 第68页 |
| ·结束语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附录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