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前言 | 第9-20页 |
·杜香的基本特征与分布 | 第9-10页 |
·形态特征 | 第9页 |
·生态习性及分布 | 第9-10页 |
·杜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进展 | 第10-18页 |
·化学成分 | 第10-13页 |
·精油类成分的研究 | 第11-13页 |
·其它成分的研究 | 第13页 |
·药理作用 | 第13-18页 |
·挥发性成分的药理作用 | 第13-14页 |
·熊果酸的药理作用 | 第14-16页 |
·香豆素的药理作用 | 第16-18页 |
·其它成分的作用 | 第1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2 香豆素和熊果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确定 | 第20-28页 |
·试验材料和仪器 | 第20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色谱条件的确立 | 第20-21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1-23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3-25页 |
·香豆素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3-25页 |
·熊果酸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5页 |
·重现性试验 | 第25-26页 |
·回收率测定 | 第26-27页 |
·香豆素回收率试验 | 第26-27页 |
·熊果酸回收率试验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3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香豆素和精油的研究 | 第28-41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及应用现状 | 第28-30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概述 | 第28-29页 |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29-30页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30页 |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2页 |
·超临界萃取试验工艺参数 | 第31页 |
·精油的提取方法 | 第31-32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香豆素的研究 | 第32-36页 |
·单因素水平试验 | 第32-34页 |
·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验证试验 | 第35-36页 |
·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杜香精油的研究 | 第36-38页 |
·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杜香精油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36-38页 |
·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杜香精油的比较 | 第38页 |
·不同采集期精油含量的测定 | 第38-3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39页 |
·讨论 | 第39-41页 |
4 超声提取法和硅胶柱分离法提取纯化熊果酸的研究 | 第41-52页 |
·超声强化提取技术和超声对植物的生理效应 | 第41-43页 |
·超声波工作原理 | 第41页 |
·超声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应用 | 第41-43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3页 |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熊果酸提取方法的研究 | 第43-47页 |
·溶剂的选择 | 第43-44页 |
·提取方法的确定 | 第44页 |
·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最佳超声提取条件 | 第44-47页 |
·验证试验 | 第47页 |
·不同生长季节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 第47-48页 |
·熊果酸的初步分离 | 第48-5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0-52页 |
·小结 | 第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5 结论和讨论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