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引子:单位犯罪与犯罪构成的概念 | 第10-13页 |
一、单位犯罪的主体 | 第13-29页 |
(一) 单位犯罪主体的特征 | 第13-14页 |
1.合法性 | 第13页 |
2.组织性 | 第13页 |
3.犯罪性 | 第13-14页 |
4.刑事责任能力性 | 第14页 |
(二) 单位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 | 第14-16页 |
1.单位犯罪的主体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 第14-15页 |
2.影响单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 | 第15-16页 |
(三) 单位犯罪主体的资格 | 第16-24页 |
1.公司 | 第16-18页 |
2.企业 | 第18-20页 |
3.事业单位 | 第20-21页 |
4.机关 | 第21-23页 |
5.团体 | 第23-24页 |
(四) 单位犯罪的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 第24-25页 |
(五) 单位犯罪中的自然人 | 第25-29页 |
1.单位犯罪中的自然人不是单位犯罪的主体 | 第25-27页 |
2.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 | 第27-29页 |
二、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 | 第29-36页 |
(一) 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特征 | 第29-30页 |
1.依附性 | 第29页 |
2.独立性 | 第29页 |
3.整体性 | 第29-30页 |
(二) 单位犯罪的罪过 | 第30-33页 |
1.单位犯罪的罪过形式 | 第30-31页 |
2.单位犯罪的故意罪过 | 第31-32页 |
3.单位犯罪的过失罪过 | 第32-33页 |
(三) 单位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 第33-35页 |
(四) 单位制造的意外事件 | 第35-36页 |
三、单位犯罪的客体 | 第36-41页 |
(一) 单位犯罪的同类客体 | 第36-39页 |
1.单位危害国家安全罪 | 第36-37页 |
2.单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 第37-38页 |
3.单位侵犯财产犯罪 | 第38-39页 |
(二) 单位犯罪侵犯社会关系的特点 | 第39-41页 |
1.单位犯罪的客体的严重性 | 第39页 |
2.单位犯罪客体的复杂性 | 第39页 |
3.单位犯罪客体的集中性 | 第39-41页 |
四、单位犯罪的客观方面 | 第41-47页 |
(一) 单位犯罪行为的特征 | 第41-42页 |
1.单位犯罪行为具有单位行为的共性 | 第41页 |
2.单位犯罪行为的特殊性 | 第41-42页 |
(二) 单位犯罪行为与个人犯罪行为 | 第42-44页 |
1.区分单位犯罪行为和个人犯罪行为的立法和司法解释 | 第42-43页 |
2.单位犯罪行为与个人犯罪行为的区分方法 | 第43-44页 |
(三) 单位犯罪实施行为的类别 | 第44-47页 |
1.单位犯罪行为的有关分类 | 第44-45页 |
2.单位作为犯罪行为 | 第45页 |
3.单位不作为犯罪行为 | 第45-47页 |
五、单位犯罪构成的立法完善 | 第47-51页 |
(一) 单位犯罪的主体要件的完善 | 第47-49页 |
1.修改“公司、企业”两个概念同时作为单位犯罪主体的规定 | 第47-48页 |
2.对单位刑事责任能力应在总则中加以规定 | 第48页 |
3.明确规定直接责任人员在单位犯罪主体中的地位 | 第48-49页 |
(二) 单位犯罪主观特征应明确 | 第49页 |
(三) 单位犯罪的客观特征应明确 | 第49页 |
(四) 对单位犯罪的客体的适当扩大 | 第49-5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