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第1-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基础理论 | 第19-31页 |
2.1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内涵 | 第19-20页 |
2.1.1 农地使用权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 | 第19-20页 |
2.2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经济社会动因 | 第20-27页 |
2.2.1 现有农地制度的内在缺陷是农地流转产生的制度背景 | 第21-22页 |
2.2.2 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是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形成的诱致条件 | 第22-24页 |
2.2.3 比较差异是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内在动力 | 第24-25页 |
2.2.4 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是农地流转的外在动力 | 第25页 |
2.2.5 农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农地流转的催化剂 | 第25-26页 |
2.2.6 国家的政策、法律是农地流转的推动力 | 第26-27页 |
2.3 现行的农地使用权流转政策 | 第27-29页 |
2.3.1 前提与原则 | 第27-28页 |
2.3.2 流转限制 | 第28页 |
2.3.3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现行政策、法规 | 第28-29页 |
2.4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意义和作用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安康市农地使用权流转现状 | 第31-42页 |
3.1 安康市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 第31-33页 |
3.1.1 安康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 第31-32页 |
3.1.2 安康市区域现状 | 第32-33页 |
3.2 安康市农地使用权流转规模 | 第33-34页 |
3.3 安康市农地使用权流转模式 | 第34-38页 |
3.3.1 转包 | 第34-35页 |
3.3.2 出租 | 第35页 |
3.3.3 互换 | 第35-36页 |
3.3.4 转让 | 第36页 |
3.3.5 股份经营 | 第36-37页 |
3.3.6 托管、反租倒包、拍卖、退包 | 第37-38页 |
3.4 安康市农地使用权流转原因 | 第38-40页 |
3.4.1 从供给方分析,农户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原因 | 第38-39页 |
3.4.2 从需求方分析,企事业单位、个人愿意流入土地的原因 | 第39-40页 |
3.5 安康市农地使用权流转效益 | 第40-42页 |
3.5.1 农地流转实现了农业规模经营 | 第40页 |
3.5.2 农地流转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 | 第40页 |
3.5.3 农地流转优化了资源配置 | 第40-41页 |
3.5.4 农地流转开辟了农民增收渠道 | 第41页 |
3.5.5 农地流转促进了农业实用技术推广 | 第41页 |
3.5.6 农地流转遏制了土地撂荒 | 第41页 |
3.5.7 农地流转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安康市农地使用权流转特点及存在问题 | 第42-48页 |
4.1 安康市农地使用权流转的特点 | 第42-43页 |
4.1.1 农地流转的自发性、随意性 | 第42页 |
4.1.2 农地流转价格低廉 | 第42页 |
4.1.3 流转规模地域差距大 | 第42页 |
4.1.4 农地流转后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经济作物 | 第42-43页 |
4.1.5 农地流转期限以中短期经营为主 | 第43页 |
4.1.6 农地流转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 第43页 |
4.1.7 农地主要流转到了两类人手中 | 第43页 |
4.2 安康市农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 第43-48页 |
4.2.1 农地流转渠道不畅,缺乏中介服务机构 | 第44页 |
4.2.2 农地使用权商品属性不清,不便流转 | 第44页 |
4.2.3 农地流转机制不健全 | 第44-45页 |
4.2.4 农地附加值偏低,制约了土地流转需求增长 | 第45页 |
4.2.5 由于农民自身问题,导致流转产生困难的现象时有发生 | 第45页 |
4.2.6 基层政府定位不当,影响了土地流转 | 第45-46页 |
4.2.7 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制约着土地流转 | 第46-47页 |
4.2.8 职业教育落后,限制了土地流转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推进安康市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对策建议 | 第48-55页 |
5.1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基本原则 | 第48-49页 |
5.1.1 因地制宜原则 | 第48页 |
5.1.2 平等、有偿原则 | 第48页 |
5.1.3 依法、自愿原则 | 第48-49页 |
5.1.4 循序渐进原则 | 第49页 |
5.2 推进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对策与建议 | 第49-55页 |
5.2.1 明确界定农民的农地使用权 | 第49-50页 |
5.2.2 加强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建设 | 第50页 |
5.2.3 建立市场中介组织,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体系 | 第50-51页 |
5.2.4 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 第51-52页 |
5.2.5 推进城镇化进程,为土地市场化流转创造更大空间 | 第52页 |
5.2.6 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52-53页 |
5.2.7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 | 第53页 |
5.2.8 转变农户传统经营观念 | 第53页 |
5.2.9 准确定位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角色 | 第53-54页 |
5.2.10 把土地流转与退耕还林结合起来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