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收获》的90年代

绪论第1-19页
第一章 纯文学家园的守望者第19-41页
 第一节 针尖上的舞蹈:中国作协的《收获》与“小”《收获》第19-26页
 第二节 纯文学家园的守望者:90年代初期的《收获》第26-35页
 第三节 选择的惶惑:1992年《收获》的文学生产第35-41页
第二章 《收获》的品牌形象:巴金第41-53页
 第一节 《收获》的主编:巴金第41-46页
 第二节 编辑家:巴金第46-53页
第三章 《收获》的文学符号名流身份的确认第53-86页
 第一节 “纯文学”:知识分子漂移的家园第53-58页
 第二节 文学期刊格局的形成第58-68页
 第三节 “《收获》今年不做广告”:纯文学生产场的开放性第68-79页
 第四节 《收获》身份的自我确认第79-86页
第四章 传媒时代《收获》的知识景观第86-108页
 第一节 《收获》的散文专栏:《收获》的短期文学生产循环第86-92页
 第二节 《收获》散文世界的知识分子意识形态解读第92-98页
 第三节 《收获》的作家研究第98-108页
第五章 《收获》与上海文化想象第108-141页
 第一节 上海的文化资本第108-116页
 第二节 上海文化想象的建构与文化市场的形成第116-125页
 第三节 上海文化想象的纪实文本:“百年上海”专栏研究第125-132页
 第四节 上海文化想象的虚构文本:王安忆小说上海文化精神第132-141页
第六章 “先锋”的《收获》:90年代末期以来的文学生产场第141-166页
 第一节 文化品味制造者:“先锋”的《收获》第141-148页
 第二节 新生代的文学身份第148-153页
 第三节 新生代的文学空间第153-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古代妇女的文学批评
下一篇:论最大诚信原则与我国海上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