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页 |
一、 贷款诈骗罪中外立法概览 | 第12-18页 |
(一) 国外立法例要览 | 第13-17页 |
(二) 我国贷款诈骗罪的立法形成 | 第17-18页 |
二、 我国贷款诈骗罪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 第18-23页 |
(一) 贷款诈骗罪的概念 | 第18-20页 |
(二) 贷款诈骗罪的法律特征 | 第20-23页 |
三、 关于我国贷款诈骗罪的几点争议问题 | 第23-32页 |
(一) 单位是否构成“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 | 第23-27页 |
(二) 如何认定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第27-30页 |
(三) 如何正确界定《刑法》第193条所规定的“以其他方法骗贷款”中的“其他方法”? | 第30-32页 |
四、 贷款诈骗罪的认定 | 第32-43页 |
(一) 贷款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 | 第32-36页 |
(二) 贷款诈骗罪与相似犯罪的界限 | 第36-38页 |
(三) 贷款诈骗罪犯罪形态的认定 | 第38-43页 |
五、 贷款诈骗罪的立法完善 | 第43-47页 |
(一) 应将单位规定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 | 第43-46页 |
(二) 应当增设“虚假陈述的贷款诈骗罪” | 第46-47页 |
六、 贷款诈骗罪的预防 | 第47-56页 |
(一) 刑罚手段的预防 | 第47-51页 |
(二) 金融机构的自身防范 | 第51-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